安天省和觀云省的溫度相差很大,兩者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在安天省,四季分明,冬天嚴寒,夏日烈陽,春秋相對宜人。
而觀云省,四季不分,在這里只有三個季節,春夏季、春夏季、春夏季。這是他最喜歡的季節,也是他日后選擇在觀云省定居的根本原因。
從車站走出去,車站門口沒有多少人影。
沒有后世密密麻麻的接客人員,也沒有幾個旅社、飯店的拉客,一切都處于一種尚未開發的原始階段。
西南部發展最好的觀云省尚且如此,更別提其他地方。
但這種情況會在短期的時間內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一片片荒地因為國家一紙政策,荒地轉眼間變成遮天蔽日的高樓大廈、密集建筑群,無人問津的荒村小寨變成了寸土寸金的旅游勝地,社會在飛速發展著,經濟呈現出幾何式增長。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好在它可以在短短的時間之內,讓你爬上別人花費幾輩子都登不上的高峰。壞在它是以一種沒有任何規律、沒有任何約束的方向發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很多時候,生命在這場變革之中微不足道,轉眼即逝。
在這場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中,沒有任何人未來會如何發展,走向怎樣的未來。
除了何榮。
觀云省有8個市,8個州。
發展最好的是觀瀾,號稱西南部的輕工業工廠,服裝、兒童玩具、衣架、杯子......日常所需的貿易在這里非常繁盛。
何榮這次的目的就是去觀瀾-觀渡拿貨,在此之前,他要去觀瀾-觀華去找個人、做件事。
走出車站,找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司機,何榮開口問道:“師傅,去觀華多少錢?”
“小伙幾,泥幾科觀發嚒,收泥唔夸得咯啦。”
這一口觀云口音,聽得外地人十分難受,還好對于何榮來說,根本不存在。
“師傅,別欺我是外地的,我每年都來串親戚,二塊五,走不走,不走我找別人了。”
“小伙幾,忒紹了。”
二話不說,何榮轉頭就走。
只需要三塊的路程,喊價五塊,真的當他傻。
“捉嘛。”
何榮并不知道,他的計算除了偏差,從觀云客車站到觀瀾-觀華區,一般收費只要一塊五。
50分鐘后,何榮達到目的地。
觀華-紫金區。
達到紫金區,何榮兩眼發黑。
他才想起,腦海里對于紫金區的記憶是五年后的紫金區,并不是現在的紫金區。他畢業后一直待在觀云跑業務,對這里非常熟悉,但是這之間,足足間隔了五年。
這期間,這里發生了多大的變化,他們搬過家沒有?
思緒有些混亂。
誒.....
哪里像后世,明明可以一個電話搞定,現在卻兩眼發黑。
還好現在這里建筑物不多,按照模糊的記憶,依照大體的輪廓,何榮慢慢去找。
雖然說五六年后這里的建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大體的框架并沒有改變,至少現在還有依稀的輪廓。
“咦。”
看到眼前的這棵桃樹,何榮眼睛一亮。
五年后,自己這里之時,也有這棵樹,樹沒變,那么大概就在這附近。
桃樹前后院落不多,但他不能一一去敲門,等是最好的方法。
等了二十分鐘,右邊第三家院落中走出一個老人。
老人七十多歲,身體很堅朗,鶴發童顏。
看到老人,何榮心里一喜,急忙跑過去,禮貌的問道:“老人家,你知道這里有家姓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