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家小,人口少,無力常年維持一支大規模的現役的常備軍,以色列實施全民兵役,男女都一樣,但猶太人從軍的熱情,其實也并不都是很高漲。
所以,很多有才華的猶太人服完兵役,不愿在軍中發展,而是早早回到社會。
在一定年限之前,這些人都是預備役,當然他們離開軍隊的原因不是因為軍事素質不好,而是因為地方上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就比如沙龍,他再往上升也就是總參謀長,可以色列國防軍中比他資歷足的大佬比比皆是,而且總參謀長埃拉扎爾將軍的身體很好,誰知道他能熬到什么時候?
所以,趁著現在聲望甚篤,投身政界才是明智的選擇。
這些預備役官兵回到地方上后,每年依然要回到軍隊中接受強化訓練,軍事技術并不放松,由于他們不受常備軍軍官崗位輪換制度的限制,官兵一起訓練,配合默契,凝聚力極強。
而且,以色列這種豬嫌狗不愛的,又要常年打仗,預備役幾乎都是見過血的老兵,實際戰斗力自然超過常備軍了!
戰爭時期緊急動員之后,預備役師長常常由離任的軍區司令或者兵種司令擔任,不僅資格足夠,而且對戰區和作戰計劃熟悉,能很快形成即戰力。
這樣一來,以色列南方司令部,就出現了有趣的一幕:
剛剛出任南方司令部司令不到三個月的戈南少將,麾下兩個精銳裝甲師的師長竟然都是他三個月以前的老首長……
阿里埃勒·沙龍少將在三個月以前退役,并投身政屆,參與組建利庫德集團,戰爭爆發后,他被緊急征召出任預備役裝甲師師長。
而在三個月前,他和戈南少將的位置是反的,沙龍是南方司令部司令,戈南是預備役師長。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半個月前剛剛從裝甲兵司令的位子上退下來,還沒來得及再就業的亞伯拉罕·布蘭·阿丹少將身上:
沙龍擔任南方司令部司令期間,阿丹擔任裝甲兵司令另,戈南則是阿丹的嫡系部下。
阿丹當第7旅旅長時,戈南是第7旅的營長,阿丹當塔爾師副師長時,戈南當第7旅旅長,戈南當預備役師長時,阿丹已經是裝甲兵司令了。
手下兩個主力師長都是自己的前任上司,而且是以色列功勛卓著的猛將,而且倆人本來就是六年來西奈半島作戰計劃和消耗戰防務的主要策劃人,這讓南方司令部的指揮關系變得非常微妙……
由于部隊規模經常變化,一個預備師說沒就沒,說有就有,為了便于戰時指揮,部隊番號就用指揮官的姓名替代,比如:
阿丹師和沙龍師。
阿丹師是駐守西奈半島的第一個裝甲師,后來阿丹升任部隊司令,這個師的番號可以改了,但他們仍在阿丹麾下作戰,所以名字就沿用至今,直到被火化……
被火化兩萬八千人,聲名顯赫的阿丹師這個番號已經消失,也就是阿丹半個月前閃了,否則他將會先于奧倫·穆夫曼準將成為——
以色列開戰以來犧牲的最高將領!
現在,問題出在阿里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