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迎轉手就對林云來個測試。
林云當然知道了:“教授,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那就是國有企業不適合做一些消費類商品的項目。
因為效率太低,可能光是立項就要經過層層審批,然后又是可行性報告了,施工圖紙設計了等等,最后還得建設,這么一套下來,正如您所說,市場早就被競爭對手占領,即便進入市場,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也不會是私營企業的對手,我們做出判斷很簡單,市場調研后,董事會直接下令調整,決策周期遠遠短于國營企業。”
張新迎點了點頭:“對,這一點很重要,畢竟市場不等人呀,在激烈競爭下,時間就是生命,尤其是消費類商品,可能幾個月內市場就會被其他企業填補,這的確是國企的劣勢,但………林云,你說說,國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下怎么生存呢?難道只能等死?”
林云搖了搖頭,“不,國企不會死,也不能死,我們老百姓也不能同意國企消失。”
“哦,為什么?說說理由?”張新迎很好奇林云會如此重視國企,辦公室的其他人也都圍了過來,一個私營企業家為什么會如此推舉國企?不理解呀。
的確,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關于國企改革的種種爭論,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很多人認為國企的缺點太多,除了效率低下外,還人浮于事,整個機構非常臃腫,一件事拖拖拉拉,弄了很久可能還一頭霧水,不僅僅耽誤時間,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到最后一看什么事情都沒成。
在很多人眼里,這樣的企業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私有制改革,只要把這些企業改制成私有,那整個國家的企業就會充滿活力,企業迅速發展,國家經濟自然也會更快的提升,所以私有化才是大趨勢,而且是徹徹底底的私有化。
這種輿論已經有了很大市場,即使是很多重量級的經濟學家也認同這種觀點。
林云做為私營企業家,按理說應該站在私有化一方才對,可他現在明確表示不同意,這就有意思了。
林云當然不同意,他看著大家開口說道:“國企改革也是要看行業和領域的,首先是消費品領域,這一塊要交給私營企業,原因剛才我也說了,本質上就是交給市場經濟,可以提升效率。
然后是一些重要的行業,比如能源行業,如石油、電力、鐵路和糧食等等,這些行業關系到國家的基本盤,市場經濟對其價格的影響又不顯著,所以國家必須牢牢控制。
然后是一般性的基礎設施領域,這個領域可以國企和民營共同參與,國家主導,民營競標,即保證國有,又能提升效率。
最后是一些高尖端技術領域,這些領域就分兩個部分,涉及到國家所用,那就國家控制,涉及到民用,那就可以交給私營企業。
總之,國企改革要進行細分,牽扯到國家戰略性的方面,就必須由國家掌控,起碼得國企參股,不能完全交給私營企業,剩下的商品,就得交給私營企業,代替私營企業的特點,做大整個市場。”
張新迎思考著林云的話,又看了看他的那些博士生,“你們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