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三為結腸領域提出一條新的規范化標準。
“新的規范化標準”
什么樣的標準,才算規范化標準
趙培儒想了想,一時也沒有好的主意。
正這時,大院長宋校文來找他了。
他笑著開玩笑道“趙院長,我聽說你最近,來消化科的頻率有點高啊。”
“又是拿出逆蠕動技術,又是拿出雙鏡技術的”
“怎么,你這是想,把咱醫院的結腸領域也搞起來”宋校文開著玩笑,隨口這么一說。
沒想到,趙培儒回應道“也未嘗不可。”
宋校文一下子愣住了。
“真的”
趙培儒一笑,不置可否,說完就離開了。
宋校文呆愣在原地,心里猛的一動。
他們江新醫院的肝膽胰科室,已經全面起來了。趙培儒給鋪好了路,爭取來了資金資源、設備資源,以及建立了長效的外出進修機制和人才引進機制。
可以說,四院的肝膽胰外科,在趙培儒這段時間的帶領下,已經徹底走上正軌。
難道說,趙培儒接下來,是要把消化科也帶起來么
這個念頭一滋生出來,便猶如星火燎原之勢,讓宋校文再也無法平靜了。
他們江新醫院,現在前途是很不錯,也很受人矚目。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優勢太過于單一。
如果醫院真能開拓業務,把消化科也做起來,那就好了
趙培儒接到了彭舒院士的電話。
“趙院長,有空嗎”
趙培儒“有空,什么事”
彭舒院士笑道“我之前和你說過,等回國有空后,咱幾個老朋友一起聚一聚,有鄒斌、許芹、陳永銘院士他們,還有其他領域的一些老朋友們。”
趙培儒一聽就明白了,陳永銘院士也和他說過這事兒。
這些醫療領域的老院士們,相熟的十幾位,每一兩年,都會想辦法聚一次。
這種私人聚會,不僅包含肝膽胰外科的這幾位老院士,還包括骨科、心胸外科、消化科志同道合的很多位老院士,只要是有空的,都會到場。
電話那頭,彭舒院士道“這聚會的人有點多,不止是我們幾個,還有國內的其他一些學科領頭人,到時候,我給你介紹介紹。”
趙培儒暗道果然。
他答應下來。
這個聚會,是認識國內醫學界頂尖大佬們的機會,趙培儒沒有理由拒絕。
一天后,趙培儒乘坐飛機,來到南都。
谷鮥
彭舒院士把聚會地點定在南都,也是方便附近的老朋友老院士們,能方便抵達,飛行距離都不算遠,省的浪費大家的珍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