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廚房用具她其實大部分連碰都沒有碰過,購買時是直接委托廚具商店的賣手給配的。
當時人家問她想要有什么功能,她的回答好像是“想做什么都能做”?于是常用的不常用的,反正商店里有的都給她齊齊配上了。
這會她調出說明書,才發覺這只多功能大煮鍋不僅可以燒開水碌鵝好脫毛,而且直接就有脫毛的功能!
不過林蓁還是想給這個鍋的生產廠家差評。
為什么就不設計成一體式的呢?
就是那種只要把活禽扔進去,出來的就已經是干凈整齊的毛、肉、血、心、肝、胗、腸等等,分門別類用不同的容器放置好,直接就能放下鍋去烹煮的。
這一屆的廚械設計師不太行啊!
因為心里不滿,林蓁差一點就想徹底唾棄它,自己享受一把原始的拔毛樂趣了,不過由于時間的關系,她最后還是選擇了省事。
內臟取出來后暫時沒功夫去料理,而且她在心理上也有些抗拒:沾了滿手血已經是她的極限的,料理胗和腸這些部位要清理掉里面的內容物……她暫時不行。
索性就拿容器裝起來塞進空間了,日后再出門的時候再拿出來給張大丫吧,就說在外面換的?撿的?別人送的?
全部收拾好,壇子也干了。
回到山洞附近的空地,她在陽光最好的位置鋪開防水膜,把蘿卜塊和冬菇平鋪上去先曬著。
轉身到樹蔭下,拿出一系列的家伙什,開始制作咸蛋:
把已經晾干水分的鴨蛋和鵝蛋放到白酒泡一泡,整個蛋身打濕,然后放到鹽里滾一滾,讓蛋身全部沾上細鹽,然后再用小塊的保鮮膜包裹好,放到防水膜的一角去,排成幾排晾曬。
需要曬兩個小時才能裝進壇子里封存,一個月后才算完全腌好。
做完這些之后快十點了,該給自己準備午飯了。
林蓁拿出一小盆已經斬成塊狀的鵝肉,還有兩根青香蕉。
鵝肉是在小溪邊處理好的,別看裝了這么滿一盆,其實才是一只鵝的四分之一。
青香蕉則是在離開大水潭之后,她拐去前幾天途經時記下位置的小香蕉林給便宜弟弟找香蕉時得的。
其實林蓁原本的打算是今天進山就做燒鵝的。她印象中這道粵省經典名菜的制作工序復雜、用料多樣,費時頗長,但她初步的估摸是有兩三個小時盡夠了。
然而進山后她認真查閱了一遍完整的做法,才意識到不計把鵝宰殺料理干凈的時間,接下來還需要經過配調料汁、灌料進鵝腔、封口、吹填氣體、焯燙表皮、冷卻、刷脆皮水、通風晾干等等工序才到烤制這一步。前前后后加起來最少五個小時,多了七個小時也不算多!
她今天進山來是帶著腌制和洗洗曬曬任務的,要做燒鵝的至少午飯是肯定趕不上了。
她也不糾結,反正不做燒鵝還可以做其它嘛,譬如鹵鵝、白斬鵝、碌鵝、燜鵝、煲仔啫啫鵝……
鹵鵝需要的時間也沒能短多少,用時最短的其實是白斬鵝。
白斬鵝不僅簡單省時,而且最能品嘗到食材的原味,也是林蓁還排在燒鵝前面的首選。
但她上次抓到的那些鵝和鴨個個膘肥體壯的,有點過于豐腴了,不太適合用白斬這個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