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琢磨著改日機會合適的話再挑體型纖瘦的鵝和鴨抓點,到時才專門留著做白斬鵝和白斬鴨。
鹵鵝也被否決,她當時已經開始仔細回憶碌鵝所需要的配料了,然后香蕉林就到了。看到那些已經長得十分飽滿的青香蕉,她的腦子里即時冒出了一系列用青香蕉作為食材的菜式,其中一道就是燜鵝。
于是她決定——就青香蕉燜鵝了!
移動式灶具點上,大炒鍋油熱后放入姜片蒜碎爆香,然后倒進鵝塊翻炒,繼而加入豉油和蠔油繼續炒至鵝肉變色。倒進剛好蓋住鵝肉的熱水,加蓋大火燒開,小火燜煮。
大概十五分鐘之后開蓋翻動幾下,再燜五分鐘。
然后加入削掉青皮后只剩白嫩果肉的香蕉片,再加蓋燜個五六分鐘,撒上鹽,輕輕翻炒均勻就可以起鍋裝盤,最后撒上一小把切碎的芫荽。
青香蕉生硬澀嘴,但是這樣燜熟后口感會變軟,吃起來跟芋頭差不多,但在味道上又自帶本身獨特的清爽甘甜。由膠汁轉化而來的粘糯綿密與芋頭的粉糯芳香各具特色。
鵝肉厚實豐腴,長時間的燜煮使得肉質松軟,用牙齒輕輕一咬合骨頭就能分離出來。
韌香彈牙的鵝肉飽吸了醬汁,在咀嚼時會溢出來,使得口感更加豐滿。
肥瘦相宜,香而不膩。
林蓁覺得她往里面加的芫荽碎是點睛之筆,有了它充滿存在感的濃烈香氣中和,讓這一頓雖然只有一個肉菜,也不會因為一直吃肉而感覺膩味。
主食是賣冬菇那日張大丫給她的番薯,還冒著熱氣呢,正好不用浪費能源再煮了。
一大盤青香蕉燜鵝,一個差不多倆拳頭大的番薯,吃到一半她就飽了。剩下的收了起來,打算放到下午加餐。
把鍋盤等涮完回來,咸蛋就晾曬得差不多了,林蓁收回來裝壇,封好后放進山洞里。
又冬菇和蘿卜塊翻了一遍面,之后就沒有什么事了。
光是坐在旁邊等著未免太浪費時間,她留意過周圍似乎沒有什么小動物,應該不用盯守,就起身打算順便把附近給探索一下。
她的打算是每次進山都爭取探索一部分新區域,爭取慢慢地把整座山給摸遍。
這可是個寶庫,如果她不是在這里有身份的話,直接住在山里她也可以的。
到目前為止,除了大水潭的鴨群和鵝群,以及高大的樹上偶爾聽到鳥鳴,她還沒有在到達的地方見過別的什么動物。
也許是再前些年時,吃食上更加緊缺,靠山吃山得太厲害,山里的動物都往深處撤了,輕易不出來。
因為記掛著晾曬的東西,林蓁沒有離開太遠,只在周圍幾十米的范圍活動。不過也不是一無所獲,她找到了一叢山藥,挖出了三根胖乎乎的一臂長、胳膊粗的新鮮山藥,另外還附贈了一小籃山藥蛋。
她不是那種一味索取的人,很懂得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摘完山藥蛋后,特地選了十個發育得最好的給種到了周圍,這樣明年就能收獲更多的山藥和山藥蛋啦!
因為怕弄傷山藥,挖的時候她十分小心,花了不少時間,等她種完山藥蛋之后,日頭已經開始西斜,該下山了。
路上又耽擱了些時間,等她到山腳時,天已經擦黑了。
但是背簍里滿滿的香蕉,外加懷里抱著那還帶著蕉蕾的大半串,讓她的晚歸解釋特別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