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這個之外林蓁還有一些其他的物種也想拿出來試種的,不過秦崝不讓,覺得種多了會太勞累。林蓁想想如果陽臺上種的品種多的話,開花時花粉也許會影響到紫薯授粉結果,就作罷了。
忙完番薯的事之后,林蓁閑了下來,就喜歡在樓下跟程奶奶折騰吃的。
這不,每天吃包子和白粥那些吃膩了,林蓁就折騰了一個可以放三層盤子的鐵絲架來,準備用來做腸粉。
本來她在資料里所看到的做腸粉工具,都是用金屬做成一個立方體,然后從里面可以往外抽出類似于收納項鏈的淺淺抽屜的,把米漿水倒進“抽屜”里晃動一周,讓米漿水均勻布滿抽屜,形成薄薄的一層,蒸個兩三分鐘就能熟。
一般制作有四五個抽屜,這樣一次性就可以做出好幾個腸粉來。
但是林蓁在供銷社看過了,并沒有現成的那種“鐵盒子”,也沒找到可以訂制這種金屬制品的地方,所以她才琢磨著用鐵絲扭了那樣一個架子,用平底的圓盤,這樣也能最少一次蒸三盤,正好夠他們三個人吃的。
為了做這腸粉,林蓁還專門買了一個小小的石磨回來,是真的非常小的那種,約摸兩個巴掌大,把米提前泡好,放進小石磨里單手就可以進行研磨。
把米都磨成米漿之后,往里面加入用溫水調開的澄粉水,再攪拌均勻,加入少量的鹽和花生油,然后就可以開始蒸了。
往托盤上先用刷子輕輕抹上少許油,然后舀一勺米漿水,傾斜著托盤轉兩周,讓整個托盤底均勻地掛上米漿水,然后再往上面加料。
想要吃什么料,要提前準備好。
林蓁想吃鮮蝦腸粉,就往米漿上不規則撒上剝好殼的蝦仁。秦崝想吃的是牛肉腸,牛肉切成薄片后要加點淀粉抓勻稍稍腌制。
林蓁和程奶奶都十分注意葷素搭配,所以還會在上面放兩片生菜葉子,然后就可以把托盤放到已經燒開水的鍋里去蒸了,大約兩三分鐘左右就能熟。取出托盤用竹片把盤底由米漿水凝固成的薄薄一層米皮刮下來,盛到碟子上。
吃前澆上用豉油、糖、少許鹽和水煮出來的料汁。
現蒸現吃的腸粉口感柔韌Q彈,本來沒有什么味道的米皮能很好地吸收放在里面一起蒸制的配料以及特別調制的醬汁,搭配不同的配料都會有獨屬的味道,讓人百吃不膩。
因為腸粉做起來十分便捷,想吃什么都可以往里面放,搭配簡便,營養全面。所以不僅是早餐,有時候正餐林蓁也喜歡吃這個。
早上來一個鮮蝦腸,中午來個叉燒腸,晚上再來個牛肉腸。又或者不想吃肉的,還可以往上面放雞蛋、粉絲、腐竹香菇之類。
想起前兩天跟陳卓爾通電話的時候,他還跟林蓁說考慮再增加一些品種,她都有點想讓他賣腸粉了。
不過再想想做腸粉需要現場制作出來熱騰騰時最好吃,而陳卓爾他們的買賣又不是能公開的,錢貨兩訖的過程越短越好,腸粉顯然不是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