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口味偏重的李小弟,口味偶爾有些重的秦崝也覺得還是清燉的更好。
李小弟吃了一碗,搖頭晃腦:“好甜好甜,太甜了!”
盛第二碗之前,到菜地那邊拔了兩三棵芫荽,回來洗洗切成碎,往碗里撒了一大把才盛湯,攪攪喝了一大口,“真香!”
他現在對芫荽可是“真香”了。林蓁還記得最開始時他見到她煮魚片的時候放了芫荽一副天都塌下來似的表情。
當然,好吃也不能總吃,畢竟這是托人買的,別為了口吃的欠人情。
隨著夏天進入尾聲,林蓁和秦崝去被他們取了個代號為“二姑家”的那個院子,一口氣買了二十多斤豬后腿肉、十只大肥鴨,并且直接帶回家,因為前兩天程奶奶說該做臘味了。
這還不夠,隔天又去了,帶回讓人預留的十幾斤五花肉,還有程奶奶特別叮囑給她弄的幾張豬頭皮。
后腿肉用來做臘腸。根據家里人的口味做的是肥二瘦八還有肥瘦各半的,其中肥二瘦八的占了六成,迎合的是林蓁、秦崝和雙胞胎的喜好。程奶奶和李小弟都更喜歡多點肥的,就做了五五比例的。
五花肉切成窄長的條,用來做臘肉。
豬頭皮也是用來臘的,這些林林總總的掛在院子里的竹架上晾的時候一張一張就跟面具似的,要是光線不好看著得嚇一跳。
大肥鴨用來做臘鴨。
林蓁看著那些掛在架子上隨著風飄來蕩去的臘鴨,目光懷念地對秦崝說:“有點想念山里的白毛鴨了,比這個還肥,用來做臘鴨可能更好。”最主要的是不用錢啊。
除了這些之外,程奶奶還做了不少臘魚。
隨著一個方框形的架子不夠用,程奶奶指導著李小弟又做了一個出來,并且再次掛滿,才算是停了手。
林蓁看得有點瞠目又有些無語:“這些肉都夠我們過冬了吧,這么多……”
買的時候想的是曬完之后肯定縮水得厲害,具體縮多少她并沒有去了解,但是在剛開始曬制的初期,看著感覺的確是挺多的。
“多嗎?”程奶奶笑瞇瞇地看看架子,“隔壁翠花說她要曬臘鴨胗,我本來還想著要不要讓她幫忙帶一些呢?她說有熟人在肉聯廠家禽組,要買臘胗很方便的。”
“這樣嗎?”只要是程奶奶想要的,林蓁都挺大方的,“那就買,臘鴨胗也挺好吃的。”
于是又做了五斤臘鴨胗。
一個個用繩子串著就像串著曬的杮餅一樣。
第三個木架子掛了半滿,林蓁看著總覺得有什么不對,想了想,手一揮:“索性再買些豬肝回來做潤腸好了,多做一些到時帶走,到了京城上學就沒那么多機會吃到家鄉風味了。”
雖說在京城也能買原料,但總歸那些原料不是這邊出的嘛。
“到時?”在旁邊吃甜瓜的李小弟激動得坐直了,“已經有消息了嗎?什么時候?”
林蓁用手掩住嘴。哎呀呀,差點說漏嘴了!
“我只是猜的而已。”林蓁趕緊描補,“你想啊,沒到夏天時陳教授他們就回去了,肯定是籌備大學招生和教學事宜的,那怎么著也不會需要準備一整年,等過年前再開考吧?我猜應該會在過年前考,也算是讓考生過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