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
正想著,遠處傳來了馬蹄聲。
席元禮趕緊迎了上去。
來的正是孫秀榮和封常清。
見到席元禮后,孫秀榮問道:“可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
見到席元禮額頭上還有汗,孫秀榮不禁笑道:“也不是第一次了,緊張個甚?開爐吧”
席元禮點點頭,將手中的小旗子一揮。
“開爐!”
爐頭將出水口打開了,半晌,一股火焰一般的鐵水從用耐火磚砌成的爐管里流了出來。
而在爐管下面,站在兩個爐工,他們手里拿著一幅同樣用耐火土燒制的、放置了十根母胚的泥版,兩人不斷變更泥版的位置,讓爐水均勻地淋在母胚上,然后趕緊抬著泥版走到遠處,附近另外兩個抬著泥版的爐工再上去重復這一操作,周而復始,直到爐水出盡為止。
過程中,興許是見到有都督在一旁觀看,也有慌亂之下沒有把握住泥版的位置,讓爐水流到地上的,自然招來席元禮的一陣喝罵。
見此情形,孫秀榮卻與封常清對望一眼,兩人不約而同從遠處抬來了一塊泥版,加入到了澆淋母胚的行列。
這個舉動其實還是有危險的,一旦泥版質量不過關,在澆淋的過程中斷裂了,鐵水淋到身上后就是滅頂之災。
但顯然按照都督的小冊子制作的泥版都是合格的,這一幕也沒有發生。
事后孫秀榮對席元禮說道:“在我手下做事,并不希望人人都是多面手,所有的軍官都能強過士兵,但專門管事者必須懂得操作,否則肯定管不好事”
席元禮十分羞慚,他以前自然自己試驗過,但正式出爐時自然沒有想到自己要親自上手。
孫秀榮再看向封常清,這位歷史上以事無巨細著稱的“名將”顯然對自己的話十分贊同。
在主要以人工為主的工匠時代,規制化自然是需要的,但要想打理好冶場或工坊,事必躬親,事無巨細也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