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來了。
孫秀榮麾下的碎葉軍已經開始在霫部王帳附近開荒了,并在一個月內開墾了十萬畝田地,種植從西域帶來的黑麥、苜蓿以及蔬菜。
在這里,到九月份的時候極有可能飛雪,故此,碎葉軍只有四到五個月的時間,不過黑麥的生長周期只有四個月,若是老天保佑的話,還是來得及的。
兩千碎葉軍在開荒,孫秀榮親自帶著獨孤部、宇文部、婁室部三部長老,馬璘的中營、蘇哈的重兵營以及延鐸的一千薛延陀長槍兵,以及來自契丹烏隗部、室韋羽厥部、遼州契丹、契丹迭剌部、黑城怒皆部、烏落候部、拔野古部首領或首領委派的親信來到了王帳東部約莫兩百里的紅山。
大興安嶺以南的余脈,綿延達一千五百里,不過山體并不是縱橫不斷的,而是有由一系列斷斷續續、海拔不同的山體組成,到了饒樂水附近后,東西就有好幾列山體,由于這些山體富含鐵礦,土石多呈紅色,故此附近的部族都稱之為紅山。
不過霫部的紅山卻與眾不同。
這是一座南北長約百里,東西寬約三十里的山體,山體的土壤雖然是紅色的,不過上面并不是光禿禿的一片,而是長滿了樹木,與饒樂水上游的松林一樣,都是黑壓壓的松林。
松漠地帶,此之謂也。
在山頂有一塊凸起的大石頭,大石頭頂部是平整的,其高約十丈,有石階可以爬上去,也不知是鮮卑人修建的,還是更早的匈奴人修建的,大石頭頂部正中還有一處可以燃燒木柴的石鼎。
石鼎高約一丈,三只腳就高達半丈,鼎口闊約半丈,里面可以填充木柴燃燒。
所有居于漠北、東北的部族由于多處寒冷之地,對于太陽、光明異常崇拜,祭天時必定會同時祭祀太陽神,他們認為太陽神是長生天的長子,而火就是太陽神的化身,火可通天,越是高處的火越能通天。
這一幕在漠北、林中、東北上演幾千年了,一直到明清時代也沒有消亡。
故此,無論是漠北的突厥人,還是東北的靺鞨人,抑或居于期間的契丹人,對于火都有著異乎尋常的崇拜,契丹人在涅里創造新的政體后,所謂柴冊禮,那也是需要聚柴燒火進而通神來達成的。
這里就是包括霫部、奚部、契丹在內的宇文鮮卑、烏恒人后裔的圣地,就是這個地方讓他們在遭受了慕容鮮卑的滅族之戰后勉強保存了一些火種。
六月份中午,就算是紅山氣候也十分宜人了。
孫秀榮帶著一眾人馬來到了大石頭底下。
今日的他只穿了一件白色的長袍,披散著頭發,手里高舉著一根用紅山烏木制成、象征著宇文鮮卑后裔權威的狼頭大杖,雖然眼下契丹、奚部早就獨立于霫部之外,并在逐步蠶食霫部的領地,不過這根烏木權杖一出,包括涅里、丑奴、李懷德在內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單膝跪下了。
孫秀榮轉過身來,冷冷地看著這一切。
涅里的到來倒是讓他有些意外,眼下源出霫人三部中真實實力就以契丹最大,而涅里的迭剌部又是契丹八部中最強大的,原本可以按部就班繼續蠶食霫部的領地和丁口,隨著他孫秀榮的到來自然要大為減緩,這一幕肯定是涅里不想看到的。
但涅里還是來了,還奉上了一份厚禮。
至于其他人等,包括烏落候、拔野古、羽厥部、怒皆部、烏隗部、遼州契丹等,或與霫部有莫大的淵源,或與孫秀榮有一些勾連,加上又離霫部不遠,自身實力又不如霫部,接到孫秀榮要采用祭天的儀式擔任霫部大都督時,若不是傻子,便沒有不來的。
何況,到此時,孫秀榮與突厥人兩部大汗結盟的事情也傳到了這里,就算不屑于結交孫秀榮,看在突厥人的份上也會來觀禮的。
孫秀榮最后的目光落到一人的身上,此時此人也在目不轉睛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