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德鞬山以北,有一條大河在東北亞歷史上獨一無二。
色楞格河,此時的名字叫做娑陵水。
娑陵水的上游有兩條支流,其一叫嗢昆水,就是后世的鄂爾渾河,是突厥人、回鶻人的圣河,她的意義與另一條支流獨樂河(后世土拉河)對于匈奴人、鮮卑人的意義一樣。
后世蒙古國的首都就位居獨樂河北岸,在其西南處,就是有名的狼居胥山。
嗢昆水上游,由于剛出烏德鞬山(杭愛山),支流極其眾多,其中有兩個地方對于回鶻人來說又極其重要。
一個地方就是在現在的回鶻王庭,后世哈爾和林附近,有九條支流或小河,河水附近生活著九個部落,其中最有名的有兩個,一個是藥羅葛,一個是葛薩(與如今黑海北岸的科薩汗國大有關聯),這九個部落號稱九姓回鶻。
在九姓回鶻的北邊是另外十條河流,住著另外十個回鶻部落,號為十姓回鶻。
當然了,突厥汗國滅亡后,已經沒有了十姓回鶻了,隨著藥羅葛氏的崛起,眼下回鶻汗國只承認九姓回鶻,并將除了藥羅葛氏之外的八姓分封到烏德鞬山、鄂爾渾河流域、獨樂河流域,統治那里的包括仆固部、同羅部在內的九姓鐵勒,也即回鶻外九姓。
當然了,在突厥汗國時代,所有的回鶻人都是突厥人的附庸,沒有什么九姓不九姓的,九姓、十姓都是突厥汗國滅亡后才開始稱呼的。
在以藥羅葛氏為首的內九姓回鶻所在的嗢昆水附近,地形十分奇特。
在其北面,是一處寬約二十里,溪流縱橫交織而成的沼澤地,南面五十里處就是以前的突厥牙帳,現在的回鶻牙帳,或者回鶻王庭。
回鶻王庭南面是大山,王庭以北的嗢昆水兩岸,是寬約三十里的寬闊、平坦的河谷地帶,眼下自然是上好的牧場。
河谷兩岸遠處則是連綿不絕的山體,此時的山上松樹、杉樹、樺樹密如織網,再上面則是高山草原,加上河谷宜牧宜農之地,還真是絕佳的場所。
這里的鄂爾渾河只是大鄂爾渾河的一支,還是正中間的一支,在其東邊、西邊各大約百里處還有兩支,都是大河,這三條鄂爾渾河自然各有名字,不過此時統一稱嗢昆水。
三條嗢昆水之間的草場約莫上萬平方公里,以其優質的草類,養活一萬戶牧戶綽綽有余。
眼下這里正是藥羅葛氏的牧場。
北有沼澤地,東、西、南三面是山地,可謂易守難攻,就算游牧部族出身的突厥人也認為此地得天獨厚,故此將王庭設在這里,回鶻人也蕭規曹隨,何況他們以前暗地里就自稱那甚“九姓回鶻”、“十姓回鶻”。
與蘇希杰的消息略有不同的是,眼下的回鶻王庭附近,除了草場,還有大片的農田!
這里面自然有那位來自波斯的前密特拉原始祆教教主、現摩尼教教長,已經被回鶻大汗尊為國師的賈巴爾的功勞。
得知賈巴爾竟然成了強大的回鶻汗國的國師,總壇同樣設在河中的摩尼教教眾承認了他的地位,并紛紛前來投靠,摩尼教徒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大量的商戶,還帶來了一些虔誠的摩尼教粟特人農戶。
實際上這里在后世就是蒙古國不多的優質農地之一,并不是新唐書上所說的那甚“甚苦寒,不耐耕作云云”,至少種植黑麥全無問題。
這一節,是蘇希杰的情報里所沒有的。
當然了,藥羅葛氏霸占著烏德鞬山最有優質的牧場,自然是將回鶻人、鐵勒人中丁口最多的牧戶全部遷到了這里,其中就有善于飼養極耐寒骨利干馬的骨利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