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首周末必然會迎來大砍刀,將排片讓給其余上座率高的影片。
所以各個發行公司都不會承諾后面的排片量。
甚至有時候為了保排片量,制片方跟發行方還會悄悄下場,自己花錢買電影票,從而提高上座率。
絕大部分電影都是在上映兩三個月前就密集宣傳,更有一些大片提前一年就不斷預熱。
《青春派》根本就沒有那么多時間。
除非它愿意換個檔期。
不過李謹言跟朱陽都明白,六月中旬就是最佳時機,錯過的話就失去了天時優勢。
李謹言在聽到10%發行傭金的時候,心臟不由得加速跳動。
這個比例在業界已經是相當低的水平了!
先前光影文化的F級發行合約里面可是要了15%的傭金,并且還只愿意給50萬宣傳資金,承諾的影院數量也非常少。
如果電影票房夠高的話,這5%的差距可能就是幾百上千萬華幣!
由不得他不心動。
“你們有宣傳計劃了嗎?打算在宣傳上面投入多少?”
《青春派》的演員陣容平平無奇,基本上就只有萬琳這個曾經的明星。如果不在網上進行大規模宣傳的話,根本就沒人進入電影院看它。
酒香也怕巷子深。
傳統電影發行里面耗錢最多的就是拷貝,將影片拷貝在硬盤當中,并且將硬盤寄送到各個影院,等到了時間再下載密鑰。
投資越大的影片,拷貝費用占比就越低。
因為拷貝費用很固定,全國就那么幾萬家影院,有著天花板限制。
可是媒體宣傳費用卻上不封頂,互聯網廣告、電視廣告、戶外廣告牌、媒體關系都格外耗錢。
宣發可以說是電影上映前最不可缺少的影片。
就算等著自來水們免費幫忙推廣,那也得首先吸引一批觀眾進去才行。
要是連最初的觀眾都沒有,誰來發現它的優秀?
朱陽知道這是關鍵。
電影的宣傳多種多樣,顯然這部電影就不能用傳統思維去推廣。
于是他組織好語言說道:“我注意到電影里面的歌曲都非常優秀,每一首都能跟畫面產生共鳴,所以我打算用音樂這種方式進行推廣。將歌曲的片段以及MV放上去,相信年輕一代的觀眾看到后會被歌曲吸引,也會被MV里面的畫面吸引。”
“另外你在電影最后放上去的素人照片也是很好的宣傳方式,盡管時間有些趕,我仍然想在全國的高校組織放映,讓學生們自發幫忙。他們才是最懂《青春派》的人,不是嗎?”
“另外,你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點。到時候需要宣傳你,喚起大眾對你的記憶。”
《青春派》的電影原聲帶的確有著非同一般殺傷力。
里面的《起風了》、《我的天空》、《你曾是少年》都讓人感動不已。
別的電影有一首就值得燒高香。
而它擁有好幾首!
這恰恰跟李謹言先前準備的東西不謀而合。
他也覺得通過音樂這種方式來宣傳影片簡單高效,用不著花多少錢,卻很容易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
現在《起風了》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已經連續好幾天登上飛音的熱歌榜前二十,評論區的聽眾們都在詢問《青春派》到底是什么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