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漸漸地開始沉寂了,無邊無際的黑暗慢慢湮沒過來,夜晚吞噬著人們的眼光,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見了。
簡小芳把雞鴨豬狗都伺弄好了,回來看到孫女在灶塘里點著了火,系著圍裙,踩在小板凳上,正在炒菜。
簡小芳家還是那種較為高大的灶臺,灶臺上兩口大鐵鍋。兒子陳成老給她說,就用沼氣灶炒菜,燒柴麻煩。
大鍋柴火,炒菜才香呢。這是簡小芳的心里話,老覺得沼氣火力不夠,炒菜時間短了,炒不熟,時間長了,又過了,菜色和味道差很多。
如果連吃飯都沒有了味道,這日子就感覺更難過了。
“小祖宗,下來,讓奶奶來。”簡小芳伸手把陳向洋從板凳上抱下來,一方面為她的乖巧懂事,能體諒自己的辛苦而慶幸,另一方面,極度擔心孫女掉到鍋里……
“洋洋,奶奶事多,沒回來你就吃吃餅干,炒菜做飯等奶奶回來再做。”簡小芳眼睛婆娑,心疼的要命,一遍又一遍地告誡孫女,她不敢想象孫女掉進鍋里的情形。
陳向洋從小就喜歡站在灶臺邊,看著奶奶炒菜,一雙大眼睛盯著她的一雙手,左右弧旋,上下翻騰,鍋鏟和鐵鍋輕輕貼近,發出歡快的聲響,鍋中的菜也隨之附和,嗞嗞地鳴叫,不一會兒,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菜就出鍋了。
陳向洋很是欣賞這種美妙,在她六歲時,就開始嘗試炒菜,簡小芳就覺得孫女是在炒著自己的心。
歡心、擔心、痛心……
吃完飯,陳向洋自己取了衣服進去洗澡間,盡管熱水器掛在洗澡間的外邊,她還是擔心孫女會沼氣中毒,一旦里面沒有聲音了,她就有些心慌地叫,洋洋!
還沒洗好呢,奶奶。只有孫女發出了聲音,她才去做自己的事情。
簡小芳覺得自己神經過敏,但一想到電視上以前播放的新聞,說孫子跟著奶奶在農村的老家,孫子出去玩水溺亡,奶奶無法面對兒子而自盡……
盡管陳向洋十分乖巧聽話,簡小芳每時每刻都在擔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種心情,是兒子陳成,即便是善解人意的兒媳向麗,也可能體會不到的。
他們一天不回來,孫女一天在自己身邊,這種心靈的魔咒就會存在。
就是他們回來了,會不會有新的魔咒呢?這才能存在,因為自己是母親,母親的擔心是永遠存在的。
有人說,兒女是風箏,父母就是扯著風箏的人,風箏飛得再高再遠,永遠攥在自己的手里。她覺得這句話說反了,父母才是風箏,時時刻刻擔心線斷了,自己就隨風而去了。
“大美女,我看到快遞公司的短信,說簽收了,您收到了嗎?”向麗發微信給她。
“收到了,很好看,洋洋也說很漂亮,我們吃的喝的穿的不愁,你們就不要操這個心了。”她有很多話想跟兒媳、與自己親如母女、情同姐妹的向麗說說。
但她說不出口,不說吧,他們又可能感受不到,只有憋在心里。
她又擔心兒子陳成會和向麗鬧矛盾,她了解自己的兒子,不會心疼人,不會關心人,性格又倔,脾氣不好,向麗受了委屈,會不會影響他們回馬道河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