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鮮面條,但是我有法子制作干面條。”趙德芳留了個心眼兒,“人家都說了,基本的化學和物理常識我都懂了,舉一反三后,也就想出了這么一個點子,至于成不成那還要看實驗結果,根據我的估計吧,這種制作好的干面條至少應該能在干燥的環境里保存兩到三個月,如果外頭再揎以麥草或者干稻草還能延伸保存日期。”
“馬上辦。”太祖太清楚這種東西的價值了。
就算是沒有預想中的偌大地作用,總能減少路上的損耗,押運糧草的部隊帶著這些就節省了做飯的時間,這也是加快行軍速度的一個好辦法。
速度提高了自然就能節省一部分糧草給前線送上去,這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還有,土豆和紅薯一旦形成規模之后,還可以制作粉條,在蔬菜缺乏的環境里面,這可以當一種菜使用,也可以當主食吃的,”趙德芳又道,“另外,一旦這些經濟作物實現大規模增長了,肉食也要加上去,我記得人家說過可以制作臘肉,熏肉,風干肉,不過,我倒是想到,要是打下來守得住的邊關,為什么要長距離運送物資呢?”
太祖抬眼看了看傻兒子。
軍用物資必須從京師發往邊關你以為是大家都看不到這么做的弊端嗎?!
“我知道啊,可是挾制邊關將領未必就要用這種手段,說白了還是交通不發達,信息不通暢,政治上讓民眾意識到大一統的合法性以及朝廷集權的必要性,經濟上沒有形成小農經濟,小商品經濟基礎上的京師以及戰略重地的輻射圈,不過這都是經濟條件達到一定水平后的產物,我這是空想。”趙德芳承認道,“不過,興修道路發展技術是實現這一空想理論的唯一的方法。”
“那簡單,爹帶人去打仗,順便修幾條路,你把經濟搞上去。”太祖一拍桌子道,“先別想那么多了,你先把這些經濟作物種出來,要辦事先得讓人家吃飽,只有有了糧食其它的事情才能辦起來,嗯,好吃。”
“那多吃,”趙德芳又提起一件事兒,“古來都有民屯,我朝何不搞這個?”
這句話說的趙匡胤很惱火。
沒地。
“開國將領們要犒賞,要讓人交出軍權來,只能用富貴交換,大量的土地賞給了他們,此外,還有正在壯大的文官集團也在加緊兼并土地,加上貴勛集團的土地,國家哪來更多的土地用作民屯,軍屯都艱難。”太祖道,“不過,巴蜀那邊倒是有一些土地。”
早就料到了。
“可惜這邊這么好的地了,南陽那邊,那一塊若能組織起來用作民屯,中原可富足。”趙德芳建議,“還是盡量用別的方式犒賞吧,地,是這個時代發展的最要緊的物資。”
父子兩人又說到了江南那邊的土地。
古來都有“蘇杭熟,天下足”的諺語,可惜那么好的土地目前還在南唐后主和吳越國主的手中掌握著。
“好的一點是,為了不讓我們率先打他們,李煜每年送來的錢幣和糧草足以支撐我們北伐了,你說得對,不能再讓這些既得利益集體擢取土地,北漢一旦拿下之后,那邊的土地必須盡快納入國家管理范圍,也要為南征南漢做好試驗田試驗。”太祖問,“這次提出來的物件兒,大多都能投放市場吧?打算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