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帥之軍不擾民,百姓稍安。昨日某便見到家家戶戶懸掛起了艾草,應是要過節了。”盧嗣業答道。
“應是盧書記安民告示寫得好。今歲便罷了,明年定要讓靈州百姓的日子有所好轉。”邵樹德說道:“終日勞作,一年也就幾個佳節可落得輕松。靈州這邊,先不忙著走,諸事打理完畢,走得才安心。一戶百姓,有幾十畝田,養一頭牛,數只羊。五畝宅園,或做果林,或做桑林,孩童能吃飽,日子能過得下去,某便放心了。別的地方做到這般,或許難,但靈州不難。”
其實邵樹德想說的是,讓百姓安安穩穩過上好日子,衣食無憂,老子錦衣玉食玩女人,也心中無愧了。
“大帥,靈州之地甚多,若移民實戶,當大有可為。”粽子端了上來,邵樹德招呼每個人都拿著吃,郭黁一邊剝粽子,一邊笑道:“種地之黨項可同綏銀舊例,編戶齊民、移風易俗,再以關中、關東漢人實之,大業可成也。”
“望諸君記得今日之言。以后,某每年來靈州一次,看看百姓生活有無變化。”邵樹德亦笑道:“編戶齊民之事,過幾日某要往北邊‘狩獵’,諸君同往,且觀看靈州風物。州中的牛羊,還是少了。”
邵樹德曾經想過,設若一戶百姓有六十畝地,若想維持地力,保證產量,其實有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這個辦法在別的地區行不通,但在地廣人稀且牲畜眾多的靈州可以嘗試。
六十畝地分成三份,一份二十畝。二十畝種稻麥,二十畝種苜蓿,二十畝種大豆。第二年,再實行輪作,原來種稻麥的改種苜蓿或大豆,如此三年之中一份地只有一年是種主糧的,起到了一定的休耕效果。
大豆可以固氮,苜蓿可以喂養牲畜。二十畝苜蓿,外面再割點草料,一年喂養二十頭大牲畜不成問題。而二十頭大牲畜所產的糞便,可以用來肥那二十畝種主糧的田,進一步維持了地力。
能量是守恒的。
地里的糧食不會憑空產出,除了空氣、陽光和水之外,還需要各種營養元素。黑土地里就有充足的營養元素,但如果不好好愛惜,肆意消耗,黑土層也會變薄,在沒有化肥的年代,土壤會越來越貧瘠,糧食產量會越來越低。
之前州中繳獲了數十萬頭牲畜,但八成是羊,且已經或即將作為賞賜發下去,沒法動。于是,他打算在靈州做個實驗,哪怕先小規模的,看看成效如何。
如果好的話,就在靈州六縣的平原上大規模推廣。如此,糧食、肉、奶、皮革的產量都會大增,對定難軍的實力增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這是一個在其他地方注定無法復制的模式,邵樹德非常希望能夠成功。
“大帥有命,吾等敢不從之。”陳、郭、盧三人齊聲道。
他們當然不知道邵大帥心里的想法,但這次出征沒撈到什么財貨,丁口也沒抓幾個,總體而言是虧的,確實需要再努力一下。
“狩獵”嘛,狩的可以是狐兔,自然也可以是人或財貨,就是不知道誰撞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