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子,文才和少林寺算是各取所需,關系變的大為融洽起來。
文才沒有立刻離開少林寺,而是就在少林寺中鉆研起了易筋經和洗髓經。這一看,幾乎沒有讓文才當場跳起來!
原來,無論是易筋經還是洗髓經都已經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后人根據最初的版本記憶修改總結而來的。
這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洗髓經居然只有著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干貨,其他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是各種推理和揣測,這讓文才險些沒有當場翻臉。
看到文才黑著臉,普惠禪師連忙解釋起來,洗髓經和易筋經傳承千余年,也是屢經戰火和災難,所以傳承下來的內容有限,并不是他們有意隱藏。
為了表示誠意,普惠禪師甚至表示,少林寺的各種武學任由文才翻閱,只是不能夠外傳。
普惠禪師的主意打得好,到了文才這個境界,根基已定,就算是讓他重修也不可能。哪怕文才翻閱遍少林武學,最多也就是借鑒一下,對于少林寺并沒有多大的影響。
文才早就有著心理準備,心中倒是也沒有多少的生氣。再加上普惠禪師允諾他翻閱少林寺的武學,文才也就借坡下驢,沒有太過計較。
洗髓境太過缺失,文才就將注意力主要轉移在易筋經上面。
易筋經據說傳承于達摩,具有脫胎換骨、正本溯源的效果,不過真實性到現在已經不可考。文才手中的易筋經乃是后世人根據記憶重新歸納總結出來的,總共有著十二式,即韋馱獻杵、橫擔降魔杵、掌托天門、摘星換斗、三盤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青龍探爪、臥虎撲食、打躬勢、工尾勢等等。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文才一個字一個字仔細地看過去,沒有任何的遺漏。而且,他每看完一句話,都會反復的咀嚼揣摩,然后又會根據前一句話和后一句話來相互聯系,直至徹底嚼爛了熟透了這才放心咽下去。
而等到文才將易筋經完全讀通透后,已經是第二天天明了。
易筋經經過歷代的丟失和改編,總共不到一千余字。其中除了插圖和相關的文字釋義之外,總綱只有五六百字左右,可謂是非常的殘缺不全。
可就是這五六百字,卻是讓文才全神貫注地看了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這才如夢初醒。
文才一夜沒睡仍然精神奕奕,撫摩著手中的易筋經,不由得感嘆道:“果然不愧是傳說中的奇書,可惜已然是殘缺不全,不然收獲將會更大一些!”
雖然僅僅是五六百字,可是文才通讀后感覺自身對于武學的領悟上了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