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又是各種討論技術的,還有開腦洞的嚷嚷:
“既然有這種技術,那就來的更猛烈些吧!”
“霞玉芳紅,賢貞敏欣,通通都重返熒屏,我受夠了那些美顏磨皮,連鼻梁都看不見的網紅女明星了!”
“不要搞性別歧視,南焦北古,天涯四美,鄭少秋、何家勁、吳岱融、張智堯、黃海冰、趙鴻飛、任泉也可以擁有的!”
“古偶丑男滾粗!”
而看了內地版的網友,聽說海外版更刺激,哭喊求翻墻技巧,或者盜版資源。
這些是商業元素,堆積成的觀眾反饋,等過了幾天,一批細節控、分析流、喜歡挖掘內涵的網友也齊齊發力,討論方向開始高端起來。
…………
知乎上出現了一篇文章:《黑潮》根本就不是賽博!
“最近討論《黑潮》的很多,作為第一部國產賽博電影,我欣喜于看到從業者在類型片上的突破,但也秉持客觀的態度,不捧殺不打殺的說說看法。
賽博的背景,大多建立在高科技、低生活的基礎上。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崩壞的社會結構,五花八門的視覺效果為主要元素。
《黑潮》在這點上做的非常出色,元素飽滿,視覺沖擊力強悍,打戲精彩,讓我這個饑渴多年的功夫迷也滿足了一把。
故事上,沒有故弄玄虛,很爽快的商業套路。
演員上,演技集體爆發,楊天寶驚為天人,李綺紅懷念青春,秦沛、李乃文、湯盈盈等,也很符合各自的角色。
獵奇上,我看了內地版后,又看了海外版,不得不說比老外還要牛逼,驚得我多吃了三碗飯。
以上種種,我給《黑潮》打8分。
但我想說說內核。
賽博從來就不是一種表象,不是說弄個霓虹燈,弄個全息廣告,就叫賽博了。
真正支撐賽博世界的,是其中的哲學思辨,簡單歸納一下:
1、意識的本質是什么?
《黑客帝國》提到了人機接口,《超驗駭客》直接將人的意識與智腦結合……
人的意識究竟能不能數據化,意識等于記憶么?記憶等于靈魂么?你的記憶被更改了,你還是你么?
2,情感的本質是什么?
《機械姬》里,AI機器人艾娃,不僅順利通過了圖靈測試,還成功騙取了男主的愛情。
會哭會笑、敢愛敢恨,這些人類引以為傲的情感,真的就是人類專利嗎?
3,究竟何為人?
有思想的機器人,能生育后代的仿生人,他們算不算人?
這個探討的太多了,不一一舉例。
4,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黑客帝國》中,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是被一個人工智能系統所控制。地球上最后一個人類據點“錫安基地”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擬世界的一部分?尼奧是真的救世主,還是智能系統的一個子程序?
這是個永恒的哲學問題:我們怎么知道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我講,視覺元素從來就不是賽博,這些哲學思辨,才是賽博的支撐點。
我在《黑潮》中,很遺憾的沒有看到這些支撐點,以至于像空中樓閣,好看,但漂浮,搖搖欲墜。
充其量,也不過是個爆米花電影罷了。”
文章一出,附和者無算:
“總算有人說出我的心聲,我都不敢說一句不好,生怕被噴。”
“《黑潮》前面看著還行,越看越不對勁,偏離了十萬八千里。”
“《黑潮》太淺薄了,披著賽博皮的B級片而已!”
但很快的,又有人發了一篇,明顯針鋒相對:
“你以為這僅僅是賽博?”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