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冶。
今天晚上值班的楊廠長,電話響起沒多久,楊廠長就接了起來。
電話接通,研究人員湊在一起,準備一起聽一聽這個電話,雖然覺得不可能,但總歸還是抱著一絲絲希望的。
“17.69米、17.69米。”楊廠長了解完詳細情況后,想了想,深吸口氣道:“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你再讓我想想怎么辦。”
聞言,眾人大失所望,打算客套兩句,掛斷電話。
一看楊廠長這個情況,就知道是搞不了,但為了面子也沒有直說。
“三十八米長的截成兩根行不行?這個我們有生產經驗,不過需要你們自己截....”
眾人大喜,沒想到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的問題居然被新冶解決了!
他們既興奮,又感慨,但隨之而來的第二個電話,卻讓他們的心情跌入谷底。
次日清晨,眾多記者進入新冶參觀。
只是剛剛見到大型模鍛壓機,眾人就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這個模鍛壓機看起來比紫禁城的城門還要大,簡直恐怖!
不少記者圍著這個鋼鐵巨物,一邊照像一邊想著該用什么樣的詞匯去描述這種震撼!?
然而此時,卻有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出現,“費這么大勁造這樣一臺大機器有什么意義?這些鋼放在其他方面不好嗎?”
何苦微微一笑,揮了揮手,工人們瞬間會意。
下一刻,一個巨大的吊車吊起幾十噸的通紅的鋼錠,緩緩放入這個巨物的操作臺。
鋼錠如面團兒一樣由某鍛壓機拿捏,鋼錠不到一分鐘被壓成圓餅,正是渦輪盤。
這個時候,說話這人才連連點頭:“我理解了,我理解了。”
等記者都離開之后,負責重型模鍛壓機的工人們忍不住告訴了何苦一個秘密,這讓何苦決定,下次記者們來的時候,先好吃好喝招待一頓,完了再讓他們來參觀。
下午,第一臺重型燃氣輪機拼裝完成,準備下線,負責試制的研發人員紛紛松了一口氣。
原本他們認為重型燃機是從航空發動機改進而來的,掌握了航空發動機技術就等于掌握了重型燃機技術。
然而直到陸用燃氣輪機、航空燃氣輪機、艦船燃氣輪機、重型燃氣輪機都試制過一遍之后,他們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實際上,每一種燃氣輪機的技術差別都很大,并不是一模一樣的,需要不同的轉換方式來實現。
種花第一臺重型燃氣輪正式下線之后,掌聲同時響起,聶父帥等在場的外行人更是直接看傻了。
這個東西雖然看起來很龐大,但也不過是長十三米、寬五米、高五米而已。
這樣的一臺設備,裝機容量真的能達到380兆瓦嗎?
事實上,除了何苦,即便是研發人員對此也完全沒譜,沒有完成第一次打火之前,誰也不敢妄下結論,只能說理論裝機容量380兆瓦。
而這臺重型燃氣輪機,無法在新冶測試,因為每一次開機,都需要大量的燃料,而且還會轉換出大量的電能,新冶可沒有配套的電網。
與此同時,何苦設計的運輸掛車出場,這車是為重型燃氣輪機專門設計的,在龍門吊的吊裝下,重型燃氣輪機套上防護外殼,被放在了半掛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