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時辰,不但人分派好了,而且五條規矩也訂了出來。
離參山給的時限還有一刻多鐘。藍大爺將第一批人召攏來,分派活計,再講規矩。其余的人回去給老婆孩子們宣布規矩。
瞅著空地上的那只鐘漏快到時間了,藍大爺已經分派好了活計,規矩也請得透徹了。
稍后,參山踩著點兒從大門里進來了。
有昨天的白米粥和半個白面饅頭墊著,人們又卯著勁,萬不能給藍大爺臉上抹黑,做起活來都是兢兢業業。
參爺一高興,工間歇息的時候,讓樟樹精提了一桶白米粥過來,說是額外的犒賞。
人們吃過白米粥,不用藍大爺催,自發的重新撿起鋤頭、鏟子,繼續干活。
傍晚散了工。一海碗白米粥、兩個白面大饅頭,當場兌現。棚戶區里,不論男女老少,人人喜氣洋洋,跟過大年一樣。
守大門的兩名伙計看得心里直發酸,險些掉眼淚。他們更加自責——這些年,他們做什么去了!
棚戶區的人們沒有想到后頭還有更大的驚喜——做了三天后,參爺非常滿意,竟然給他們漲了報酬。不論整工、半工,每天都加三兩肉。
接連三天都加肉后,人們的熱忱更大了,也更加信服參山。
后者在精怪們面前開玩笑:“現在,我便是跟他們說狗屎可以拿去做藥,他們也深信不疑。”
“這是個好主意!”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余莽在一旁撫掌大樂,對沈云說道,“大人,我想到怎么安排他們了。”
鎮子里的那些落桑族人實在是太過分。不論田亮寶怎么交涉,他們都始終不松口,就是不許棚戶區里的人們出鎮子。
而眼下,諾西客棧又不好在棚戶區里自曝身份。
這使得他們要接濟棚戶區里的人們還是要想一個兩邊都說得過去的名目。
蓋房子這個名目好,但是人們如此賣力,再有三兩個就要上梁,后續的收尾最多也能再拖個一兩天。房子一蓋好,這個名目就廢了。所以,這兩天,余莽和田亮寶都在想新的名目。
另外,余莽心里了有個小算盤——棚戶區里,老老少少的有三四百口人呢。這么多張嘴,每天光是煮白米粥就要用掉半擔米,白米和豬肉的開銷更大。他也不能老養著他們啊。
沈云在繪地圖。這些天,他每每去一個新地方,回來都會繪成地圖。
聞言,他放下筆,問道:“怎么安排?”
余莽兩眼放光的說道:“搓藥丸子啊。參山是這方面的里手,叫他配幾種凡藥,做成藥丸子,再教給棚戶區里的人們。做出來的藥丸子,經檢驗合格的,都收起來,拿到香莎他們鋪子里去賣……收藥材也由香莎他們來收……灰子他們幾個就負責中間的運送!得,這下都盤活了!”
這樣的話,香莎他們鋪子有了撐門面的穩定藥源,精怪們個個有事做,更重要的是,棚戶區里的人有了長遠的活計,也不再需要被養著了。
總的來說,這一整條線都穩了。商路初成。
沈云贊許的點頭:“這個想法很好,阿莽,厲害啊!”不到半個月,這邊的事就漸漸上了路。其中,余莽籌劃得好,是首功。他沒有看錯人。
“亮寶跟我說了大人當年在仙都和沈家莊的事。我全是從中受了啟發。”余莽老實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