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蓋房子,從來都是請個木匠來當工頭,然后,喊左鄰右舍搭把手。所以,第二天,參山跟藍大爺說要蓋房子時,后者兩眼直放光,又是毫不猶豫的接了下來。
能不接嗎?接下來,大伙兒又有汩汩的冒著熱氣的白米粥喝了。說不定,還有香軟清甜的白面饅頭呢。
有了昨天的經驗墊著,這回藍大爺心里有了謀劃。
他先是跟參山借木匠箱子——昨天晚上,大門裝上后,他不再拖延,第一時間將木匠箱還給了參山。
參山還是沒多話,說借就借了。
接著,藍大爺又跟參山說,蓋房子不是小活,要多些人手。
參山又是點頭:“行,就在這個門里,你自己找人手。只有一條,吃閑飯的不要。”
“是。”藍大爺趕緊保證,“參爺放一萬個心,便是小老兒喪了良心,大伙兒也絕對做不來這等忘恩負義的事。”
參山看上去很滿意,主動問起了報酬。
藍大爺哪里敢要報酬?弱聲說道:“參爺賞口熱粥吃就行。”怕引得參爺反感,他連饅頭都不敢提。
參山輕笑:“哪能占你們的便宜!”當即報了個價——一個整工三碗白米粥和三個白面饅頭;半工是一碗粥和兩個白面饅頭。
說完,他在心里直嘆氣:天爺哎,有我這樣的嗎?給人送吃食,還要絞盡腦汁想名目!
想到這里,他險些沒忍住笑出聲來。
這個計劃剛剛擬出來時,他就這么跟余爺報怨過。后者聽見了,一雙眼睛上下打量著他。看得他心里直發毛,訕笑著問道:“怎么了,余爺?”
余爺一本正經的答道:“說是絞盡參汁,我還信!腦汁?你有嗎?”
偏偏余爺不知道用的是哪里的口音,“參汁”、“腦汁”的,咬著舌頭說出來的一般,聽上去跟“孫子”、“老子”一個音。
包括大人在內,在場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巧得很,藍大爺聽了參山的答復,心里頭那個激動啊,無法用言語表達,“哐唧”跪下來,一邊叩頭,一邊大聲謝恩。
在旁邊人的眼里,參山這是被藍大爺哄得高興,從心底里笑了出來。
因為這個誤會,自這以后,人們叩起頭來可扎實了。因為那些落桑族人一直不錯眼的盯著這邊,參山只能受著。過了五六天,屋子蓋起來了,隔絕了外面的目光,他才將叩頭禮糾過來。
當然,這些是后話。
話說回來。藍大爺在參山這里得了實話,高興的召集男人們開會。
有干有濕的,分量又足得很,一天得到的報酬完全可以支撐三天。所以,他的主意是,所有人分成三班,一天一班。并且,保證每家每戶,每天都有人上工。這樣的話,人人都有份領吃。同時,沒輪到上工的,繼續去外頭挖野菜,曬制起來。以后活計做完了,也不至于立刻就餓肚子。
人們自然是舉雙手贊同的。他們都向藍大爺擔保,出工時,個個會使全力,絕對不會偷懶,讓他難做。如果做得他不滿意,是打是罵,甚至把人趕出來,都全憑他一句話。
甚至,有人還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比如說,把要注意的事項,都訂成規矩,另外,再選些精明能干的出來,約束大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點子好得很。”藍大爺也不是個小器的,當場和大家商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