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莊,不是某一村落的名稱,而是一種行動,是中國西部農村九十年代以來向大漠,向戈壁,向一切地廣人稀但卻蘊含著無限豐富未來的大規模的移民行動。
通俗的講,是指一家人走出去一兩個勞動力,到外地開荒種植,就地建一個簡陋而僅供暫棲的家,這樣一戶人家分居兩處,一個莊子吊兩個地方,故稱之為“吊莊”,把貧困地區群眾整體跨區域搬遷稱之為“吊莊移民”,有將村莊直接“吊”過來的意味。
涌泉村及其周邊的村子由于生存環境惡劣,繼續留在當地脫貧難度極大,所以縣政府就決定實施吊莊移民政策,將他們遷徙到靠近黃河和省會銀川的平原上來。
玉泉營便是為他們選擇的吊莊移民點,位于賀蘭山東麓,古昊王渠和唐徠渠自南向北流過,玉泉營處其間,靠近國營農場可以打工賺錢,距離正在修建中的包蘭鐵路只有兩公里,而且地勢平坦,發展潛力比涌泉村大得多。
但眼下這里還是一片戈壁,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把這里改造成塞上江南,而海吉縣設立了吊莊移民辦公室負責這項工作,冉江帶著介紹信找到吊莊辦公室,準備向該部門的負責人張樹成報道。
走到門口,便聽見里面傳來了對話聲,張樹成向楊副縣長匯報一批移民從玉泉營逃回涌泉村的事,被脾氣火爆的楊縣長教育作為復員軍人,要迎難而上。
冉江在外面細細琢磨著這段對話,當聽到張樹成向楊副縣長訴苦的時候,楊副縣長很生氣,狠狠地訓斥了張樹成;但是看到他衣服上滿是煤灰,語氣又有所變化,盡管依舊帶著訓斥,但透出來的關心還是讓人聽后覺得暖心。
這就是當領導的語言藝術么?冉江雖然是做IT的,但在創業公司能混到享有期權的地步,對管理方面也多多少少有些接觸,還是能聽出來一點兒東西的。
對楊副縣長來說,吊莊移民現在是縣里最大的任務,張樹成既然是吊莊移民辦公室的負責人,那就應該想方設法把工作做好,有什么困難需要縣里支持,你盡管提,可是你一上來就訴苦,說老百姓不聽管算怎么回事?
這不是你應該解決的工作么?所以毫不客氣地進行了訓斥,張樹成是軍人出身,說他是逃兵,打不了硬仗的孬兵、慫兵,對一名軍人出身的干部來說,這絕對是最大的斥責。
張樹成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犯的錯誤,于是沒有繼續反駁,而是轉為沉默,看他態度較好,以及從他現在的樣子來看,張樹成這段時間是吃了苦的。
而且這么多移民從幾百公里外過來,到戈壁灘上安家,一共只跑回去了七戶人家,張樹成穩住了大部分人,他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
于是楊副縣長的語氣和緩了些,甚至利用幫張樹成整理衣領來表示關心,化解了他剛才被訓斥時候積累的小小怨氣。
最后又指明吊莊移民工作的重要性,讓他無論如何也得把這項工作給完成了,并給了他三天時間。
這就是恩威并施?張樹成本來是帶著怨氣的,結果被楊副縣長這一通訓斥之后,還得繼續更加用心的去工作,這手段確實讓人佩服。
冉江認真琢磨著楊副縣長說話的順序以及語氣的變化,一時間沒有注意到談話已經結束,楊副縣長已經出來了。
聽到門響,他趕緊回過神來,站直了身子,叫了一聲領導,將自己的介紹信遞了過去,楊副縣長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他,示意他進去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