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的店和縣里的店,每天都要各自消耗幾十只雞,金灘村村民養的那點雞確實經不起消耗,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號召村民們養雞呢?
電視劇一開始,政府下發了珍珠雞種雞讓他們飼養,結果全被人吃了,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如何飼養珍珠雞,同時缺乏銷售渠道的原因。
現在馬得寶的大盤雞店不需要珍珠雞這么稀罕的雞種,村民們養慣了的土雞就行,從飼養技術上來講似乎沒啥難度。
至于銷路的話,如今兩家大盤雞店每天都要消耗上百只雞,一個月就要三千多只,一年下來三四萬只,要是繼續開分店還會更多。
金灘村如今六十多戶人,平均下來每戶養五百只雞都能消化完畢,甚至還能擴散到其它吊莊戶那里,這樣或許還能好一些。
集中化大規模養殖對技術的要求可是非常高的,一家五百只雞確實照顧不過來,玉泉營現在有兩千多人,好幾百戶,讓每戶養上幾十只雞就容易多了。
但是飼料怎么來?要是三五只雞,隨隨便便就能養活了,翻上十倍的話就有些吃力了,買飼料沒錢,喂玉米舍不得,這個問題又該怎么辦?
回去的路上,冉江一直在琢磨著這事兒,同時在腦海中搜索著自己在后世看到的飼養方法。
野外放養走地雞?這辦法可不適合玉泉營,且不說戈壁灘上有沒有吃的,光沙塵暴就不是這些雞能扛得住的。
你要是放出去養,一陣兒沙塵暴卷過來,放養的雞得被卷走多少?估計就不剩下幾只了。
那么,還有啥節省飼料的養殖方法?不知道蚯蚓養雞行不行啊?這種方法是經過考驗的科學方法,但是究竟適不適合玉泉營這種自然環境,冉江還把握不準。
好心辦壞事兒的扶貧項目,他可是聽得多了,要是花了大力氣,農民最后卻沒賺上錢,那他可就罪過大了。
回到辦公室,他把自己的想法給張樹成匯報了一番,然后說道,“張主任,額覺得這是個增加吊莊戶收入的路子,但是究竟可行不可行還不好說。”
“農民搞養殖,最擔心的啥?不就是養不活賣不出去么!養雞誰家不會?第一個問題解決了,得寶那兒也能解決銷路的問題,第二個問題也解決了!”
張樹成指著冉江笑道,“你平時腦子挺機靈的,咋突然間就給犯迷糊了,連賬都算錯了。”
“就算你弟兩家店一年要用三萬只雞,那也不是每戶養五百只的事兒,咱這的土雞五六個月就能吃了,再算上你弟店里消耗的時間,他們同時飼養的雞數量最少要降一半兒!”
“要是平攤到整個玉泉營吊莊移民安置點,每戶養個二三十只就差不多了!就是時間要規劃好!”
“免得你弟要用的時候回玉泉營一看,都是雞娃子,或者一下子就有幾千只雞要賣給他!”
“這要是換成外面兩三個月出欄的速生雞種,同時飼養的數量還能繼續往下降!”張樹成的基層經驗真的豐富,一下就點出了冉江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