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是饒有興致地圍著冉江打聽,“得福,這蓋棚子是種啥?那啥子雙孢菇真的能賣錢?”
“人家凌教授那么大的專家,說的話能假么?人家在福建,已經通過教老百姓種植雙孢菇,都不知道帶動多少人脫貧了!”冉江笑道。
“那大概多長時間能種出來?一年能掙多少錢?”他們最關心的就是這個。
“按照凌教授說的,播種后30-40天,即可采收第一批菇,采收間隔期為6-8天,從4月初開始采收春菇,到5月底結束。”冉江給他們介紹。
要是在廣東、福建等氣候溫暖的地區,雙孢菇可以連續收獲,其余地區,因冬季嚴寒,只能停止出菇,所以生產周期要短一些。
“額之前去銀川的市場上問了,只要品質好,收一次蘑菇,差不多能掙一千多塊!最多兩回就把本錢收回來了!”冉江提前做過調查。
凌教授只懂得如何種植蘑菇,對市場銷售并不熟悉,陳金山懂一些,但是他掛職的時間較短,等不到玉泉營開始大規模收獲蘑菇,就要調回福建去了。
所以這些事情只能由冉江來操心,他可不想看到電視劇里那種因為銷路不暢,從而導致雙孢菇大批爛掉,李大有甚至還燒了大棚的情形。
“真滴假滴?能掙這么多?”這下好多人都動心了,李大有、馬栓悶和水花姐等人都盤算起來。
他們家都有人在大盤雞店上班,平時家里還養雞賣給馬得寶,再加上其他門路,多多少少都攢下了一些錢,讓他們拿出兩千塊搞雙孢菇種植,也不是沒辦法。
“一開始是這樣,要是不信的話,等明天得寶回來收雞,你們跟著一起去銀川的菜市場看看就知道了!”
冉江提醒道,“不過干啥事情都是這樣的,東西少了價格就高,要是多的話,價格肯定會有波動!”
凌一農教授就是沒意識到這個問題,銀川經濟不如福建、廈門等地發達,食用蘑菇的習慣也沒有培養起來,所以短時間內大量雙孢菇投入市場,就導致了價格大崩潰,讓種植戶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其實很多經濟作物、經濟動物的種植和養殖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看到什么賺錢,大家就一擁而上,導致短期內供給大量增加,消費卻沒有增加多少,所以就產生了滯銷,這些損失就只能由農民來承擔了。
“但是額跟陳縣長都會為大家想辦法,今后就算是不如一開始賺得那么多,也肯定能賺錢。”冉江也提前把這些問題都說清楚了,“算下來一斤賺一塊多基本上還是有保障的。”
“行,既然你這么說了,額們肯定信得過!等你家把蘑菇種出來了,咱們就跟著干!”冉江這些年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樹立了威望,而且他說得也清楚,所以大家都信了。
干完一天的活兒,冉江又找到陳金水,打算說說銷路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