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好把從這些小商小販那兒收到的所有稅收都帖進去還不夠,日后取消農業稅最大的原因當然是減輕農民負擔,但農業稅征收成本過高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和采取“定額稅收”的道理是一樣的。
“那么,這么做效果好么?”唐巖敏銳地覺察到,這又是一個值得報道的重點,所以多問了一句。
“可是說是效果立竿見影,周邊商販覺得這種辦法簡單公平,馬上蜂擁而至,群眾也能買到更加便宜的商品,1984年義烏稅收比兩年前提高了整整四倍。”冉江驕傲地報出了這樣的數字。
小商品市場給義烏帶來的可不僅僅是那點租金上的收益而已,收稅增加同樣顯著;另外,在原來的歷史中,這個增長數字是三倍,但因為冉江做了很多改變,所以增加的幅度自然就更高了。
唐巖點點頭,“這個做法不錯,能搞活市場,我想別的部門或許不會在意,省財政廳跟稅務廳一定會重視起來!”
他在義烏整整呆了三天時間,除了把小商品市場看了個遍之外,還去了陳家村的村辦小工廠,火車站,以及其他和小商品市場有關的部門單位,算是把義烏為什么能搞好小商品市場給摸清楚了。
回去后,他就埋頭開始寫作,寫寫改改,最后寫了一篇上萬字的深度報道,發表在了內參上。
文章剛一發表,就引起了多家單位和多位領導的重視,針對這一案例,他們專門開會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不過大家都沒有做出倉促決定,而是組建了一支由多部門構成的考察隊伍,來到到義烏作了整整一周的調查。
調查結果認定:辦法可行,但還要在實踐中完善,這下義烏的領導干部和小商戶們就更放心了。
政府很快就用之前收到的租金跟稅收為本錢,在小商品市場旁邊又開始建設新的場館,準備把小商品市場內容納的商戶數量翻上一番。
結果那邊才剛剛辦完奠基儀式,就有大把的小商販抱著現金涌到工商局辦公室門口,把辦公室堵得嚴嚴實實,恨不得馬上就交錢定下一個攤位。
雖然現在收了錢,就能徹底解決場館建設所需要的資金,但冉江還是堅持必須等建好之后才能收錢,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勸走。
忙完這些,冉江又來到了陳家村,在他的幫助下,駱玉珠和陳江河的問題已經解決了,陳巧姑說服了自己的父親,讓他答應把自己嫁給別人。
而陳江河認了陳金水當父親,承諾為他養老送終,并如愿娶了駱玉珠,冉江今天過來,就是來參加他倆的婚禮的。
同時還想和陳江河商量另外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