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號。
央視大褲衩大廈內的一號演播廳里,此時已經坐滿了五百位觀眾。
在觀眾席的上首,還有一個被精心劃分出來,面向舞臺視野最好的觀眾席,在這片觀眾系上,坐滿了一百位央視請來的大眾評審。
這些大眾評審有專業的樂評人,也有來自國內各大音樂院校的老師,更有圈內的媒體人和知名的音樂博主大V。
而在他們的最前排,坐著五位節目組特邀的國風評鑒人。
這五位評鑒人來頭可不小。
分別是來自蜂鳥音樂,曾經打造過兩位天王,一位歌后的華語樂壇頂尖音樂制作人梅蘭。
著名華語女歌手,國內各大音樂獎項最佳女歌手都拿過一輪,剛憑借一張《迷幻》專輯成功轉型的周聽。
企鵝音樂集團總監,聯合創始人柯長秋。
曾經帶隊前往維也納音樂廳進行歐洲國樂巡演的著名國樂大師,徐家麒。
以及來自央視戲曲頻道的總制作人華清。
最后這位是非固定評鑒人,每次公演都會根據題目進行變動,前四位則是固定評鑒人。
這次的賽制還是投票賽制,不過現場所有人都可以投票,但是都只能投一次。
六位國風傳唱人在全部公演結束后,開啟投票環節。
五百位普通觀眾,每人的票數只等于基礎的一票,一百位專業評審則每個人的票數等同五票,五位特邀評鑒人的票數等于十五票。
也就是說,如果某一個嘉賓獲得了五位評鑒人的投票,那么他的總票數直接就可以增加75票,這比重可不少了,甚至能夠左右最終的排名結果。
不過如果真有嘉賓可以獲得所有評鑒人的認可,那獲得的大眾投票肯定也是碾壓的。
之所以給他們設定的票數比較高,主要還是拔高他們的地位,不然五位大人物和普通觀眾的票價值一樣,那豈不是顯得他們沒什么高明之處。
前臺,所有觀眾、評審以及評鑒人都已經準備好了,正端坐在位置上,互相竊竊私語的聊著天,等待著節目錄制正式開始。
而在演播廳的后臺,六位嘉賓也都做好了妝發,正在進行上臺前的最后準備。
這次的《國風傳唱人》節目形式和一般的音樂類節目差不多,主要也都是注重在音樂表現上,主持人的工作只是作為串場時的一個報幕工具人而已。
不過這次比《我是唱作人》多了一個評委評價的環節,大家公演結束后還要留在舞臺上接受評委的一些訪談,除此之外和《我是唱作人》就沒什么差別了。
之前他們六位嘉賓和各自抽到的戲曲藝術家們相處的內容,節目正式剪輯版出來之后,都會被剪入正片,包括他們是如何接觸古典戲劇的,又是怎么和戲曲大家們探討音樂,怎么將戲曲融入到現代音樂中,之后都會作為正片放給觀眾看。
而錄影棚內的錄制,就只有公演的部分。
葉未央的休息室里。
“別緊張,可以容納幾千人的昆曲大劇院你都上臺表演過了,這才不到一千人的演播廳,小場面。”
坐在沙發上的葉未央,正在安慰著有些緊張的廖頡。
不只是她,黃鐸老師也跟著一同來到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