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也談不上什么跨時代。
但是這首歌的作詞,可以說是完全超越了目前樂壇的所有中國風歌曲。
在《青花瓷》之前,樂壇的中國風歌曲的作詞通常都是要嘛選擇仿古風的寫法,具體的說就是歌詞多用文言文。
另一種呢,就是直接借用古代的一些知名詩句和故事,進行二次創作,比如寫中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之類的。
或者用《水調歌頭》之類的名詞進行二改和再編。
最次的一種,則是曲子用宮調式進行譜曲,但是歌詞就直接用白話文寫,很流行歌。
但是《青花瓷》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中國風歌曲的詞創作!
這是華語樂壇第一首真正能夠用現代語言,寫出古代詩詞魅力的歌。
古典詩文的語句被切成碎片之后,用現代的語言載體,重新有了新生。
從《青花瓷》之后,華語中國風歌曲,才開始真正重視起了歌詞文化。
后來又有許嵩接棒,真正將“字中含詩”這一創作形勢發揚光大。
從《清明雨上》到《廬州月》、《半城煙沙》、《千百度》、《宿敵》、《拆東墻》……
這些歌曲中都從來沒有直接借用過任何一句完整的華夏古詩詞。
但是歌曲中每一句歌詞拆開來,都能從中提煉出幾句華夏著名的詩詞。
比如《廬州月》的第一句詞: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
一下子聽眾就能聯想到“鑿壁偷光”這個典故。
主歌部分的“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柳絮紛飛里看見了故鄉。”
又是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句詞的現代歌詞化用成果。
從“字中含詩”這一歌詞創作形式出現之后,才真正的讓中國風歌曲的詞,變的帶有濃厚的華夏古典詩歌魅力。
而不是拙劣的仿古,或者生硬的直接生搬硬套古詩詞,再或者直接擺爛填大白話。
...
此世此時,《青花瓷》的出現,也將會如前世一般,再次改變華語樂壇!
從今天開始,任何一個創作中國風音樂的音樂人,在歌詞的創作上,都將會受到《青花瓷》的影響,學習和模仿這種“字中含詩”的寫詞方式,不再是簡單的生搬硬套。
中國風音樂,將會真正意義上的從注重樂曲上的中國風元素,編曲上古典樂器的運用,轉變到不但注重旋律與樂曲,同時也要注重歌詞上的創作!
需要做到從曲到詞,意境上都要與華夏古典文化交融,才是一首真正完美的中國風歌曲!
從今天開始,這個世界的中國風歌曲,將正在走向成熟化!
從今以后,一首無法做到“字中含詩”的中國風歌曲,已經不能再算是優秀的中國風歌曲了,只能算是曲調古風的現代流行歌!
葉未央,重新定義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國風”歌曲!
《青花瓷》這首歌,也將成為新式中國風歌詞的開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