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當青花瓷優美的音樂,和唯美的歌詞響徹在千家萬戶的電視機中,所有正在看節目的觀眾們,都被這首歌的魅力瞬間征服了。
前世,有人曾說,中文寫歌詞的美,方文山不輸李商隱、李煜。
不知他是否確實值得這么高的評價,但至少這也是一種肯定吧。
《青花瓷》作為方文山登峰造極的一座,他不但憑借這首歌獲得了華語金曲獎的最佳作詞人,這種“字中含詩”的獨特中國風歌詞創作理念,也影響了后續十多年華語樂壇的中國風歌曲。
這首《青花瓷》從編曲,配詞,到唱腔,宛若天成,渾然一體,唱法也如同樂器一樣,和諧自然,即使聽不懂也感覺很美。
而音樂專業領域的人士們,看到這首歌后的沖擊,其實比觀眾還要大。
從音樂角度去看,《青花瓷》這首歌其實并沒有任何“創新”之處。
在主歌副歌兩段的和弦采用的其實就是司空見慣的標準流行歌進行。
“1645/13625”
也就是常說的萬能和弦“4536251”
這種和弦進行可以說,不光被很多很多很多流行曲用爛了。事實上和聲教材里也是最基本的和弦進行。
所以,單從和弦進行上看,其實并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但是神奇的是,同樣是萬能和弦,在別的歌手手上,只能創造出一些都被聽爛了的流行商業曲套路,甚至十幾首歌裁縫在一起聽都不會有什么違和感。
但是萬能和弦在葉未央手上,卻完全變的不一樣了,編曲上的巧思,讓原本很普通大眾的和弦進行變的別具一格。
《青花瓷》的旋律,聽起來和同樣用萬能和弦創作的歌曲卻完全不一樣,細膩而又優美,整首作品就是一個整體,沒有分離感,好像真的將所有人的思緒帶入到了細雨綿綿的江南小鎮之中。
這多要歸功于編曲,各種樂曲之間的搭配,旋律的改動,才能將原本很老套的和弦行進,完全大變模樣。
越是被用爛了的套路,就越難出新意。
難度不亞于給一個廚師最普通的豆腐和雞蛋,卻要讓廚師做出一道足夠讓滿漢全席都黯然失色的大餐!
一眾音樂制作人和音樂領域的專業人士們,都對葉未央這化腐朽為神奇的編曲能力而感到震撼。
說實話,讓他們來,真不一定做得到。
《青花瓷》的巧妙之處還不止于此。
這首歌本身的段落安排其實也是標準流行歌式的安排進行的。
無非就是主歌副歌然后再重復一次,最后副歌來個升調,結束。
很標準的ABABB的段落安排方式,同樣也是屬于教科書式的一種范例。
這讓很多專業人士都想起了葉未央今年還是天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大四學生來著....
從身份上來說,他用這種教科書上的范例套路進行音樂創作,好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初入行的人都是從最簡單的開始。
但是葉未央可不是什么初入行的稚嫩創作人啊,短短不到兩年,他已經寫出了二三十首堪稱優秀的華語金曲了...
這就更讓他們難以接受了。
所有聽懂這首歌的音樂人士,都想到了一句話。
“真正的藝術家,是用最簡單的東西做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張大千幾筆隨意畫出來的《蝦》,看似好像很普通簡單,但是沒有人可以再畫出這種簡單的“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