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必須不對原詩詞內容進行任何刪改,必須保留詩詞整體,不能斷章取義。”
撒老師還沒說完,董珍就有些焦急的舉起了手,想要提問。
這要求也太怪了吧。
撒老師頓了頓,沒再繼續說,而是示意董珍提問。
“那個,撒老師,一首宋詞字多一些的,也就幾十個字,這點歌詞用來做一首三到四分鐘的歌曲,有些不太夠吧?”董珍非常費解的問道。
不讓將原詩詞刪改,是因為這些都是千古流傳下來的詩詞,是華夏古典文化的精華,不應該被隨便亂改,這點董珍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現代人,很少有人可以接受四五分鐘就聽幾十個字的這種“慢歌”。
各種戲曲為什么會逐漸不被年輕人接受,不就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接受信息都是碎片化的。
十五秒的一個短視頻,就是一個搞笑段子。
幾句話里就能有一個信息量。
看個電視劇都恨不得兩倍速,三倍速,四倍速的放。
這是信息時代的特質。
所有人都追求一個“快”。
大家也習慣了這種接受信息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么那些咿咿呀呀半天,可能才唱一兩句詞的古典戲曲漸漸沒人愿意欣賞的原因,信息交換的太慢了!
如果只用一首宋詞來譜曲,創作自然是創作的出來,但是絕對不會被大眾接受和喜愛的...
大家只會嫌棄你太拖拉了。
朗誦不到30秒就可以念完的內容,你要用4-5分鐘寫成一首歌,這不是耽誤大家寶貴的時間嗎?
好在,撒老師很快就解釋道:“只是讓你們選用一首詩詞到歌曲中,并沒有說歌詞只有詩詞。”
“在不將原詩詞進行刪改的情況下,你們可以自己加其他的歌詞,比如將詩詞作為副歌段,或者作為主歌段其中的一段就行。”
“但是創作的歌曲,肯定是要和這首詩詞意境相符的,不能一首詠物詩,拿來寫愛情歌之類的。”
嘉賓們這才了然的點點頭。
這么一說就明白了嘛。
其實就是文學中常說的擴寫,將精華的幾句話,擴寫成一個故事之類的創作手法。
大家只需要選定一首自己覺得不錯,或者有創作靈感方向的詩詞,根據這首詩寫一首歌就行。
只不過歌曲中必須要有原詩詞。
這個要求不算很難,至少對這些專業音樂人來說不難。
好幾個人心里已經有想法了。
葉未央也含笑點點頭,在心里暗自琢磨。
這不就是前世看過的那部綜藝節目《經典永流傳》的套路嘛。
請幾個歌手,給一些經典古詩詞進行現代新編。
只能說不愧都是央視,大家想法都能撞到一起唄!
看過好幾期《經典永流傳》的葉未央表示,這完全不是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