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葉未央的演繹簡直直擊靈魂,最后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拖著長長的尾音,歌聲中卻依舊全是超然自若!
而這也正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內涵所在!
一首震撼全場的《定風波》唱完,甚至觀眾們都久久無法平靜。
古詩詞的魅力,在經過現代流行音樂的加持后,被放大了無數倍。
詩詞這種東西,在被當做文字看的時候,就已經很有魅力的,大家都能夠通過這無聲的文字,感受到其中暗藏的魅力。
但是當詩詞成為音樂,被優秀的演繹出來之后,那魅力是完全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聲音,從人類遠古部落時代開始,就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最重要的載體,比文字的誕生要早的許多。
在文字還沒出現之前,人類就已經會用語言來溝通,也懂得用音樂來抒發情感了。
葉未央用現代流行音樂的編曲方式,為《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膾炙人口千年的宋詞,再次賦予了聲音。
從此以后,當人們想起這首詞時,將不再只是空洞的文字,還有富含感情的歌聲,十分生動立體!
“好!唱得好!”
昆言滿臉笑意的拍手喝彩道:“蘇軾的這首《定風波》,我相信每一個華夏人都非常的熟悉。”
“我也一樣,這首詞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宋詞之一了。”
“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后寫的。”
“蘇軾,大名鼎鼎的才子,當時蘇軾科考的時候,因為文章寫的太好,被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一眼看中,進入了官場。”
“后來蘇軾因為政見不和被貶杭州,又被“好朋友”沈括坑了,搞了個烏臺詩案出來,還差點丟了性命,所幸逃過一劫,被貶黃州。”
“但是從后世的角度看,正是蘇軾人生的這個挫折,才成就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這首《定風波》,也正是他文學成就升華的轉折點。”
“如果他沒有經歷貶謫,可能也不會寫出“莫聽穿林打葉聲”,可能也寫不出“一蓑煙雨任平生”,更不可能有那樣的自信說出“也無風雨也無晴”!”
“而葉老師新編的這首《定風波》,簡直傳神又傳韻,特別是副歌原詞部分用粵語來唱,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粵語作為很接近古漢語聲調的一種地方方言,用來進行古詩詞的通讀,確實比普通話更加多了三分韻味,而且很多詞的聲調也更符古意。”
“我完全被感染到了,不知道葉老師是怎么想的要用粵語來演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