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程宮靠晚上開挖掘機攢下10萬去拯救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搖滾夢。
組樂隊,玩搖滾,讓搖滾再次輝煌起來,這就是人到中年了的程宮,依舊還在堅持的理想。
但是最終,程宮的搖滾理想還是沒有實現。
一個房地產老板輕松甩了一張50萬的銀行卡,就毀掉了程宮的搖滾理想。
頗為諷刺的是,那個大老板也曾經是一個有信仰的搖滾青年。
至今,葉未央都還記得電影中,那個大老板的一一段臺詞。
“哦,理想!”
“搖滾夢我也做了好多年,即使搖滾了又能怎么著?”
“當年在建大吉他的時候,我也買過饅頭,拎著琴,去慰問工人師傅。”
“可是,有一天大夫說,建國的媽媽病了,要換腎,我怎么辦?”
“難道我到街上搖滾一段給別人要個腎?”
“后來我就明白了,錢可以救命,可理想不能。”
當電影中,大吉他被推倒時,葉未央心里那根弦,也跟著一起崩斷了。
閉上眼睛,葉未央繼續唱著。
「可是你曾經的那些夢,都已變得模糊看不見」
「那些為了理想的戰斗,也不過為了錢」
「可是我最恨的那個人,他始終沒死在我面前」
「還沒年輕就變得蒼老,這一生無解」
大吉他倒了,難道我們就不搖滾了么?
當我們每天加完班回到家看著整箱的唱片還有生銹的吉他弦,心中是否會有那么一絲對理想的空虛與無力感呢?
觀眾席上,那群三四十歲的大老爺們聽著葉未央的歌聲,眼睛都通紅了起來。
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跟自己的理想妥協和斗爭的過程。
有的人認輸了,有的人妥協于現實了,有的人在這個斗爭的過程中,漸漸的將理想埋入土里了。
過去玩世不恭的搖滾青年們,剪去了長發。
有的進了工地,有的自己開起了小賣部,也有的繼承了家里的公司,成為了人上人。
曾為之奮斗的理想,已經悄悄和錢融為一體。
但是,大家真的就這么放棄了,就這么徹底妥協了嗎?
在夜深人靜的孤獨夜里,難道就沒有那么一絲,放棄了理想的傷心與難過嗎?
臺上,葉未央不再壓抑著的緩緩呢喃,而是猛的將話題拽了下來,崩潰的大聲嘶吼著,所有的情緒都在此刻爆發!
「我不要在失敗孤獨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質的騙局,匆匆的螞蟻!」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他不傷心!」
觀眾席上那群三四十歲的大老爺們,已經繃不住的泣不成聲。
生于理想,死于欲望。
我們年輕的時候,最恨的那個人,不就是我們現在的模樣嗎?
雖然錢能救命,理想不能,但是也要堅持一下吧。
這種螳臂當車可能無用,必然無用,但正是搖滾的意義所在!
可笑的堂吉訶德騎驢挺槍刺向風車的那一刻,很莊嚴!
你愿意選擇一輩子做一個沒有理想,不愿意為理想堅持,甚至連理想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卻不會為此傷心的人?
還是在緬懷死去的理想和堅持追求遙遠的理想中傷心呢?
一群曾經擁有搖滾夢,后來又拋棄了搖滾夢,現在卻重新撿起了搖滾夢的老男孩們,肩并著肩,跟著葉未央的嘶吼聲,又哭又笑的唱了起來。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他不會傷心.”
“他不會傷心.”
“他不會傷心.”
“他也會傷心.”
“他也會傷心.”
“他也會傷心.”
“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