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陳昆突然想起火星任務計劃。
華夏的火星任務是每隔四年一次,也就意味著四年時間一過,又會有新的火星探測隊來到火星完成探測任務。
意識到這個情況,陳昆的心里又重新喚起了活著的希望。
之后,他開始計算和安排自己在火星這些年的食物安排,好能等到新隊員到來的那一刻。
不過,基地內的食物只能夠維持一個多月的時間。
食物的緊缺成了他當前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
也許是命運的顛簸,不幸中的萬幸,陳昆是一名植物學專家。
他在基地里拉起了一個大棚,用工具在里面松土,把土豆種子種下去,用自己收集的糞便當作肥料,再通過蒸汽實驗生產出水源。
值得一提的是,土豆是劇組真正種的,翻地,播種,施肥,澆水等等工作花費了不少功夫。
不過,因為土豆的成熟期比較長,劇組不可能真的等那么久,后期都是通過特定日子再拍的。
成功收獲土豆的陳昆萬分激動。
“我現在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植物學家了,按照很久以前國外的說法,如果你在哪里種滿了植物,那那里就是你的殖民地了。”
“所以,現在我殖民了火星,我是第一個,阿姆斯特朗什么的都弱爆了。”
陳昆得意滿滿的的介紹著土豆,通過這些日子的不斷努力,他已經和地球取得聯系,相信有了這一次成功,地球救自己的力度會繼續加大。
沒辦法,他可是在火星上種植植物的第一人,稀有程度比大熊貓還高。
……
日子一天天過去。
經過三個月的拍攝,《火星救援》最后的一場戲終于來了。
攝影棚內,劇組人員不停的來回穿梭,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各部門注意,演員就位。”
“第七十七場,三鏡開始。”
蘇牧坐在導演椅上,拿著對講機給各部門下達指令。
他神情認真的看著攝像機。
這場戲雖然不長,但卻極為的考研難度。
空中,楊蜜和陳昆相隔八十多米的距離,兩人都需要被吊在維亞上,然后通過牽引繩來和軌道車來完成兩人的匯合。
除了這些實際繁瑣的操作外,各項數據還得和專家做出參考,其中就包括道具之間的角度和距離,以及拍攝之間的角度之類的。
通訊器里,兩人一段簡單的對話后。
陳昆拿起刀子在宇航服割了一個小口,亞威上,他的身體開始不斷的翻滾。
攝像機也忙捕捉到幾個特寫鏡頭。
看著陳昆向自己翻滾而來的陳昆,楊蜜臉上露出焦急之色,她連忙做出一些無重力的擺動動作,通過牽引繩慢慢靠近陳昆。
越來越近。
當兩人都快要觸碰到的時候,兩人只是遺憾的擦肩而過。
十分明顯的劇情效果,但也真真切切體現了太空中救人的艱難。
接下來,陳昆急忙抓住牽引繩,同時身體也在不斷的打轉。
他一點一點的往上拉,兩人靠近了。
此時劇組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了這里,一定要拍好啊!
終于,兩人的手抓在了一起。
“我抓到他了。”
楊蜜激動的連喊三遍。
“很高興見到你。”
“你……你對音樂的品味可真差勁。”
兩人笑著調侃,最后高興的相擁在一起。
“咔。”
“好,太棒了,一境過。”
蘇牧起身大喊。
等楊蜜和陳昆落地后,他和兩人慶祝的抱了一會后,他拿著喇叭沖眾人宣告道:
“現在我宣布,火星救援,正式殺青。”
啪啪啪!!!
話音剛落,影棚內就響起了劇烈的掌聲,連綿不絕。
異鄉呆了三個多月,現在終于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