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生氣吶,女兒還那么小,動手打她們我當然心疼啊。
好了,不要生氣了。”
夜晚,兩口子躺在床上,許大茂和程小繁聊著閑話。
“那我之后要管教女兒的時候,你不能攔著。”
“好好好,我絕對不攔著。”
怎么可能不攔著!
不攔著還不得心疼死,誰讓許大茂這個當爹的拿這兩個閨女當寶貝一樣看待呢。
程小繁這才哼唧著原諒了許大茂,并和他說起了明天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事情。
既然早就已經答應好的事情,許大茂當然不會拒絕。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收拾整齊正式向軋鋼廠附近的那家電影院出發。
一大早電影院門口就已經有了不少排隊買票的人。
不會這些都是看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的吧?
許大茂看著這一大群人,不由猜測。
事實也確實如許大茂所想,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媽媽再愛我一次》就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觀影狂潮。
自上映以來,《媽媽再愛我一次》橫掃各大城市的主要影院,很多城市多日出現排長隊購票、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
像一些小型的電影院,早上6點就有人在門口排隊買票,不到中午數千張票就賣完了,電影院門口排隊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簡直像春運時搶購火車票。
在上海這種大城市,不管是大電影院,還是小電影院,每一家都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東湖電影院并不是特別有名的電影院,但隨著《媽媽再愛我一次》上映,市民擠滿了原本人跡稀少、幽靜安寧的東湖路,甚至出現了觀眾通宵排隊購票的事情。
在國內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聽到與《媽媽再愛我一次》相關的內容。
小孩們在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婦女們在為秋霞的命運嘆息,而男人們則在感嘆,為什么我遇不到秋霞這樣的女人?
不夸張的說,看《媽媽再愛我一次》已經變成了一種時尚潮流,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影,大家聊天的時候,都插不上嘴。
《媽媽再愛我一次》不但獲得了觀眾的青睞,評論界也是贊譽聲不斷,好評如潮。隨著電影熱映,各地的報紙都紛紛發表評論,絕大部分都是好評。
“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在同類題材的影片中顯得宏大而不矯飾,深沉而不哀傷。為什么大家看了這部影片都掉了眼淚,都很激動?因為它使我們從銀幕上聽到了人民的聲音,從女主的身上感到了振奮人心的力量。”
“北影廠出品拍攝《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正視嚴酷生活的佳作,讓我們更加確定北影廠老大哥的地位。
影片正是以現實主義的力量,使我們與主人公同悲同哭。它使我們如投激流,蕩滌著自己的心靈,更加懂得應該怎樣對待生活。”
“看了影片之后,確實感到很振奮。影片把人們想說的話說出來了,沒有回避,沒有粉飾,而是常常地觸動了人們的心弦。與近幾年拍攝的其他影片相比較,從題材、深度到手法,都有新的突破與新的成就。”
當然,對《媽媽再愛我一次》持批判態度的也有,但這些批判都不怎么嚴厲,一些在扣政治帽子的,也只是模糊不清的提了那么一嘴。
批判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個認為影片格調低沉,不夠陽光,不夠積極向上;另外一個就是認為電影的思想傾向存在問題。
但這些話語都十分溫和,沒有人跳起來想把北影廠,或者說敢把北影廠按在地上錘。
作為中國文藝理論的權威刊物《文藝報》是支持《媽媽再愛我一次》的,但在看到對電影也有不同看法的時候,就決定為《媽媽再愛我一次》開展集中討論,弄清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