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初那篇出自許大茂之手的《論中國話的電影語言》文章中,許大茂就已經把自己的想法談的很清楚了。
一味的拍攝文藝片,那么對于整個電影市場來說肯定是不健康的。
如今就擅長搞那套文藝片的法國來了,許大茂除了不喜之外,還真沒有別的辦法。
總不能不讓人家的電影播放吧。
捫心自問,許大茂也沒有那閑情逸致去看那些所謂的藝術,實際上完全不知所謂的文藝片。
看個電影還特么得猜影片想表達的意思,他是要多有閑心才能干出這事兒來。
然而就因為許大茂放松了對電影展上映影片的警惕,卻不想發生了一件讓國內電影系統都險些崩潰的大事。
4月底,法國電影資料館終于姍姍來遲,于廠長和電影資料館那邊熱情接待了法方。
許大茂這個打輔助的沒有參與。
法方到了京城的第二天,從其國內帶回來的影片便陸陸續續的上映了。
作為中法文化年的交流項目之一,本次影展由中國電影資料館和法國電影資料館聯合主辦。
影片分為“永恒的經典”“新浪潮之母”“新浪潮之果”“狂野的青春”“喜劇與其它”五個單元。
既有中國觀眾熟悉的作品,《九個獨身者》與《最后一班地鐵》和《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也有很多中國觀眾不太熟悉的杰作。
而其中引出事端的一部電影就是,就是國內不熟悉的作品《火與戰》。
以往搞電影展的時候,各個部委大院都會借片子,在大院里放,這次自然也不例外,展出的法國電影被各個大院借去放。
這部叫《火之戰》的電影,正是其中之一。
《火之戰》是讓·雅克·阿諾執導并于81年上映的劇情片,化妝曾獲1983年第55屆奧斯卡獎。
故事發生在距今80000年前,一個好和平的部落遭到猿人和野狼的攻擊,喪失了賴以生存的火種。
他們不知道如何點火,其中三人長途跋涉,試圖從別的部落偷得火種。
電影圍繞著尋求火種,極其科學而又生動地再現了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側面。
一個舊石器時代的部落在被其他部落的偷襲殘殺和狼群的追逐噬嚙之余,流落到了一片沼澤地。
驚魂未定,饑寒交加,死的死,傷的傷,部落里專人看守的火種又在這緊要關口無情地熄滅了。
一夜之間,部落從穴居安處篝火圍坐的殷實的經濟生活跌落成流離失所露宿荒野,在寒夜中瑟瑟顫抖。
沒有了火,既便沒有敵人野獸追殺,部落也不會在凍餒傷病中生存多久。
部落一老者作出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決策,老者指定了三個勇猛之士出去尋找火種。
這部影片幾乎沒有對白,但男主與女主男女之情的萌芽以及鉆木取火的成功被表現得細膩而又激動人心。
問題便出在這個男女之情上,因為影片里面有比較露骨的啪啪啪內容。
當天晚上,從電影資料館這邊借走了影片的大院,正在播放這部電影。
晚上,大院的老女老少都搬著凳子到院子里看電影。
影片初期還是挺正常的,這部片子導演的講故事能力也值得稱道,可以說整個院兒內的男女老少都被沉浸在電影世界中來。
可是看著看著,那種畫面就出來了,大院內的所有人瞬間都傻了。
他們如何也不會想到竟然在資料館借來了這種“不堪入目”的影片。
一些老革命們直接震怒,原本打算看一場電影的大院兒直接散場。
而后這些前輩直接把事情捅到了最上面,說電影系統失控了,必須管起來。
作為文化部管轄的電影系統自然首當其沖,眨眼間就受到極為嚴厲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