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姓埋名,靠信仰和功勛,一步步在教廷內部得到晉升。
直到他爬上高級祭祀的高位。
真實的身份才被揭開。
這揭開之后,絕沒有什么正面的效應。
不說別的,就說教廷麾下的修士家門。
在引為笑談之余,還紛紛引以為戒,生怕自己也出個類似的“神經錯亂”!
杜家因此而“聲名遠播”!
在教廷修士家門中,被打入另類。
另類到什么程度?
一個社會,是人與人、事與事聯動構成的。
另類的代價就是被隔絕在這聯動之外。
完全淪為一個透明的存在。
不僅是別家,就是杜家人,也羞于談起前任家主。
由此,管中窺豹,就可以一見信仰在修士當中真實表現。
淺信徒!
這是普遍現象。
真信徒都鳳毛麟角。
虔誠信徒也許就此一例。
別看大部分教廷修士,祭祀道君唯恐不足,儀式等外在表現唯恐不隆重。
但其中的功利心太強,幾乎等同于交換。
信仰的真實就是基于交換。
但是,絕不是這種交換。
也許正如這位筑基修士、高級祭祀所說的。
修士對道君,道君對修士,兩者的定位和認知,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偏差。
導致信仰在其中,磕磕盼盼的發展。
現在,空有數量,空有聲勢,卻沒有實質的內在。
這也是蘇成醒悟過來的。
于是才“忍痛”做出犧牲,答應在契約上落實一些關于修士信徒的條款。
他的打算眼下還沒有人知道。
包括教廷。
他也不是要完全放棄在修士當中發展真正的信仰。
而是完全換一種方式。
拋棄以往功利性十足的做法,不再刻意強調,不再著重招攬,而采取‘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方式的,穩步的發展他的“有緣人”!
居士與道有緣!
嘿嘿……
現在他也有這樣的資本。
成神后,特別是神格構建的最初已經過去。
來自修士的信仰、定義和認知,依然過去。
神格的晉升,已經不需要這方面的補充……至少,在晉升到神格16的瓶頸前是不需要了。
大殿內,眾人一見是這位主,一陣哈哈就將剛才的對話糊弄過去。
開玩笑,這可是個“病人”,要是被他傳染了,自家的麻煩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