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達利對此非常的憤怒,然后開始和動視打官司,可因為當時沒有詳細的法律來約束第3方版權問題,這就導致雅達利的官司最后不輸不贏,無奈之下只能和對方和解。
然后就完蛋了,大量的雅達利的員工們看到這么干都不會有事,于是紛紛的發現了生財之道,全都懷著發財的夢想,有樣學樣的離開公司,然后自己研發游戲,自己做盜版,自己銷售,自己獲取全部的利益,這不比在雅達利領一點可憐的死工資要強多了嗎
這結果就是讓雅達利在整個1983年失去了超過60的員工,而新加入的員工,在短時間內又根本無法熟練的掌握游戲制作的能力甚至雅塔利本身都有些抗拒招募新員工,因為害怕這些新員工在掌握了技術之后又會變成那些該死的第三方盜版商。
這就直接導致雅達利的員工處于極度欠缺的狀態,所有人手頭上幾乎都有23款游戲需要制作,所以能夠讓一位程序員單獨出來,用6周的時間單獨制作一款游戲,這在雅達利絕對算是頂尖待遇了。
綜上所述,當這么多因素匯聚到一起的時候,外星人et最后會爛成什么樣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了,后世有不少玩家還會替這款游戲辯解,說這款游戲其實挺好玩的,而且還是開放世界游戲的雛形,因為游戲里面所有地形都是隨機生成的,絕不會出現一模一樣的地圖。
這聽上去似乎非常的不錯,可整個游戲的內容不過就是控制著一只像素怪物,一邊躲避著兩個nc的追擊,一邊在數百張不斷變化的地圖里面,尋找三個零件。
一旦但將三個零件全部找到之后,就能夠直接召喚出飛船,逃離地球,完成游戲。
如果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游戲,那沒有問題,這是正常游戲的水平。
但如果這是一款花了了2,500萬美元的版權費用,同時用超過500萬美元打廣告,背負著上千萬孩子的圣誕夢想的游戲。
可這款游戲里面卻完全找不到任何和外星人et這部電影有關系的元素唯一的關系大概就是主角是et,可問題是這個外星人在游戲里面長得不但不像et,反倒像是一坨狗屎,這就非常的尷尬了。
嗯,狗屎就是字面意思,是長的真的和狗屎差不多的模樣。
雖然外星人et一度賣出了260萬張卡帶,可最后退貨量卻高達80萬張,生產了400萬張卡帶,卻有280萬張滯銷,變成了庫存。
這讓雅達利的財報中第1次出現了虧損,之后就是名望跌落到了谷底,然后連年虧損,在90年代初期徹底死亡。
當然了,在后世的經濟學家眼中,一款游戲是不可能真正擊毀雅達利的。其死亡的本質原因在于當時的游戲環境盜版橫行,各種各樣換皮的垃圾游戲層出不窮,讓熱愛游戲的玩家很受傷。
如果雅達利自己振作,自己官方渠道銷售的游戲,保證質量的話,這倒是一個能夠獨占市場的機會。
可問題是雅達利自己開始擺爛,只追求各種營銷,對于游戲品質漠不關心,認為產品只要廣告做得好,哪怕是垃圾也能夠賣出天價銷量,最終被無法忍受的用戶們用腳投票。
而外星人et,只是摧毀用戶們信任的一個爆發點罷了,因為用戶們無法想象,一款雅達利花了2,500萬美元,購買版權的游戲都能夠做的爛到這種地步,這個雅達利是徹底沒有任何可以指望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