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當李玄空推演入迷之時,長安城發生了劇變。
一天前,英明神武、勤政愛民的圣天子龍馭賓天,年三十有六!
次日,長安皇都滿城縞素,哭聲震天。太極殿里素麻滿堂,高冠憧憧,仍有大臣不住涌入。
后殿,宇文赟在宮女和春官宗伯府(復古周禮官制,春官即禮部)下士的服侍和指導下,一一穿戴威嚴華美的冠冕、龍袍,在諸位大臣的簇擁下登基,國號大成!
己未(六月二十三日),葬武皇帝于孝陵,廟號高祖。
······
北周,例行朝會過后,宇文邕欽點的四大輔政大臣裴矩,楊堅,尉遲迥,李穆聚于偏殿。
香爐青煙裊裊,檀香彌漫。
一時之間,四人或舉著香茗輕嗅慢飲,或閉目養神,或揉按腦門穴位緩解疲勞,或老神在在,目光閃爍,唯獨沒人有搶先開口的意思。
并非四人怯場,而是在各自琢磨利害關系,為等下的唇槍舌戰打腹稿。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自然要有新氣象。但這新氣象非是由新天子親自或獨立完成,而是由新天子提拔并托付政務的諸位新晉權臣代為完成。
畢竟,他們本身亦正是新氣象的標桿,而他們背后的派系也隨之打上“得寵”的標簽,目下朝堂正需要一一換血,將他們的親信和黨羽挪到諸多關鍵位置上,方便新天子和他們強有力的掌控朝政。
而這,就是所謂新氣象的本質,一切最終仍在權力的轉移上。
裴矩在受命為大前疑的一刻,就對此早有預料,故而此刻最為輕松,猶有閑暇打量著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大前疑:專供皇帝垂詢政策,權位爵祿俯視百官,僅次于皇帝。)
四大輔政里,當然屬他這個帝師兼鐵桿心腹最得新帝信任,但其余三人也不逞多讓。
大后丞楊堅最為斗志滿滿,長女楊麗華已被正式冊封為皇后,楊堅亦隨之水漲船高,以國丈之尊成為外戚之首,勢力愈發盤根錯節;
大右弼尉遲迥剛過半百,正當盛年,無論武功還是權勢均已達到頂峰,最為沉穩大氣,而且他還是宇文泰的外甥,是新帝宇文赟的表舅,堪稱老成謀國;
大左輔李穆,年過七旬,老而彌堅,精神抖擻,看似神態慈和,溫文爾雅,是個德藝雙馨的老好先生,實則他從北魏到北周,屹立五朝而不倒,是個不折不扣的老狐貍。
現下他正是隴西李氏族長,其家族亦是隴西李這個大圈子的嫡系正支,滿門公侯,絕非李淵家族那旁支可比。
此刻這老狐貍以眼角余光瞥了眼其余三人,頓時心里有數:“四大輔政里,除了尉遲迥,我等其余三人均是漢人,明明白白地彰顯了北周朝野漢、胡權勢的比例。
胡人稱霸北朝的時代,不知不覺間徹底一去不復返了!
如此看來,今后得讓兒孫們改口,一律只說李家乃是漢代名將李廣的后裔,再不提李家身負胡人貴族血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