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那次相會之后,楊堅背后的佛門開始發力,再加上魔門推波助瀾,很快,宇文赟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朝堂大權盡數落于楊堅之手。
同時,得知裴矩身份之后,佛門四大高手盡出逼得裴矩不得不離開長安,遠離了權利中心,他這一走,河東士族沒了主心骨,自然不能與關隴門閥相爭,好在裴矩似是早有預料,讓河東士族向楊堅靠攏,因此也避免了被清洗。
······
秋日初升,郁郁金輝盡情鋪陳在宮廷御道上,烘得穿紫服緋的一眾權貴大臣身心俱暖,天元皇帝宇文赟病危瀕死確是大快人心之事!
自宇文赟傳位于宇文闡,自居天元皇帝之后,不僅他自己更加肆意游戲,還屢屢召喚親貴大臣跟隨,出入沒有節制,有儀仗隊隨從,早出晚歸,陪同者盡皆苦不堪言,難以忍受。
群臣每次到天臺朝見宇文赟以前,還得先素食三天,潔身一天;宇文赟自比昊天上帝,不準群臣和他同樣穿戴,常常穿配有絲帶的衣服,戴通天冠,冠上有金制的蟬作為裝飾品,看到侍臣的帽子上有金蟬和王公衣服上配有絲帶,都叫他們去掉。
不準別人有“天”、“高”、“上”、“大”等字的稱呼,官員的姓名中有以上字樣的一律改掉。姓高的改為姓“姜”,九族中稱高祖的改稱“長祖”;更禁止天下的婦女搽粉畫眉,除了宮中女子,其余婦女都不準涂脂抹粉畫眉毛。
更有甚者,宇文赟但有不遂意,自公卿以下的官員,常常遭到刑杖的拷打。對人拷打時,以一百二十下為準,稱為“天杖”,以后又增加到二百四十下。宮女和在宮中任職的女官罕有幸免,后、妃、嬪、御,雖然受到寵幸,也多被拷打背脊。
于是乎,內外臣僚無不恐怖,人心惶惶,忐忑不安,只求茍安幸免,在沒有自主意志,當值之時疊足而立不敢出氣。
如今宇文赟昏迷不醒,終于消停下來,無論宮內宮外、朝野上下,無不大大松了口氣,若非害怕惹人詬病,很多人都想放鞭炮慶賀一番。
即使不能放鞭炮,今日退朝之后,文武百官回到家里,也定會小酌一杯,竊笑不已。長久以來,宇文赟給文武百官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連貴為國丈的楊堅都朝不保夕,更別說尋常官員了。當然,這也足以見宇文赟有多么不得人心。
隨后,好事接踵而來!
大象二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隨國公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
當天,宇文赟在天德殿病逝,時年二十二歲,謚號宣皇帝。同年七月十二日,葬于定陵,好在宇文赟早就禪位給了小皇帝,只不過一直將權利攥在手里,現在,他一死,壓在楊堅頭上的最后一座大山也消失了。
在楊堅繼任丞相后,他節制內外兵馬,再有楊太后執掌后宮和小皇帝,可以說,整個長安城已經落在了他的手里。
在繼任丞相之后,楊堅下達的第一道政令便是以小皇帝的名義下詔正式恢復佛法、道法,之前被迫還俗的和尚、道士若是誠心修行的,可以恢復教徒身份,重歸寺廟、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