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輕輕曾有個疑問,林雪楓的基因檢測數據跟他的實戰能力極不吻合,其實,林雪楓自己也有這個判斷,他覺得跟最初基因變異的那一刻比,他的力量、速度都有大幅度提升,這是一個極其恐怖的判斷,他要驗證這是否是真的。
檢測開始,屏幕上的數據在跳躍。
很快就形成了第一排的數據,林雪楓的心頭怦怦直跳,驗證了,他的數據變了!
細胞強度6.5R,活性7.9R,心血管細胞6.4R……
十九項關鍵數據,全都超過6.4R,其中的視覺細胞赫然是金色的,11.9!
“十位境”!
不知不覺中,他居然成了“十位境”,而且其他的十八項指標全都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幅度上升,上升最多的是活性細胞,在原來3.8的基礎上翻了一番都不止。
這說明什么?
7號對他這種情況作出了分析:基因檢測數據,只會隨著年齡的改變而發生微調(幼兒時的指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提升,到了成年時達到峰值,峰值大致會有十年到十五年時間,過了三十五歲之后,會慢慢下降)。林雪楓早已成年,不適用于這套“年齡理論”,所以只有一個解釋:他上次檢測的數據,是沒有定型的數據。
林雪楓的眉頭皺起:“那這次檢測,會是最終數據嗎?”
7號告訴他,理論上應該是,如果依然不是,問題就嚴重了。
林雪楓大驚,什么情況?你說清楚!
7號說了,基因理論上有一個公理:從開始改造到真正改造完成,只有24小時的間隔!你離開始改造已經過去了至少50個小時。如果你的改造還沒有最終定型,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基因理論錯了。二是你的基因跳出了基因理論框架。
林雪楓沉吟道:“第一種情況我知道,一旦基因理論是錯的,是一個顛覆性的嚴重問題,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又說明什么?”
7號說:“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就表明你是一個異類,它顛覆不了整個基因體系,但肯定會顛覆你的人生。”
林雪楓明白7號的意思。
如果他跳出了基因框架,就表明現有的基因知識不適用于他,7號通過基因知識得出的“0風險”評估就失去了客觀性,他有可能存在巨大的危險。
怎么解決懸在自己頭頂的這顆雷?
解鈴還需系鈴人!
林雪楓慢慢抬起頭:“我要學習基因知識,你給我列個清單,確保效率。”
屏幕上的7號露出了笑臉:“不嫌基因知識枯燥了?”
“誰耐煩學這個?關鍵是我指望不上你啊。”
7號算是自己找不痛快了,唯有給林雪楓列個清單,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系統學習基因知識,他自認為對林雪楓的性情很了解,他堅定地認為這就是林雪楓一時興起,那些枯燥的知識他肯定撐不住,看不了一個小時就會找借口開溜,但很快,林雪楓顛覆了他的預判。
他真的在認真學習。
一個小時過去了,他還在認真學習,整個過程中,他連頭都沒抬,700頁的《基因理論》慢慢地翻著,大約半分鐘翻一頁,非常有節奏。這《基因理論》是他老爸留下的,是大學《基因學》的升級版。
兩個小時過去了,依然如是。
三個小時……
七個小時……
林雪楓翻完了最后一頁,書合上了,他閉目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