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的想太多,那是不可能的,我敢打賭。”
“兩個月后才是第一次實驗,怎么可能成功,陸洋這么說也不過是給華夏人希望而已。”
陸洋此刻正在和任青月全息通話,
“你怎么沒和我商量就直接公布了我們的關系呢?”任青月看似是在質問陸洋,但是心里甚是甜蜜。
“怎么了,我覺得沒有什么問題啊。”
“你應該和我商量一下的。”任青月可以想象明天上班的時候員工見面對自己說恭喜的樣子。
“你在教我做事?”
“……”
ITER的下一個實驗時間是一個多月之后,比陸洋他們要快一些,托尼·多內也看了新聞報道,對此不屑一顧,也不怪他,不了解情況的人怎么也不會相信的。
盧克·沃洛準備給胡景佑一個教訓,他想讓胡景佑知道,離開ITER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所以他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ITER將于12月1號進行可控核聚變實驗,這一次實驗的目標是實現可控核聚變持續放電200秒,之前的記錄是101秒。
發布會現場有記者問托尼·多內:“多內先生,你怎么看待陸洋說一次性完成可控核聚變技術?”
“我根本沒在意,你會在意一個喝多了滿口胡言亂語的人說的話嗎?你去問一問其他任何一位從事該方面研究的博士,他們會信嗎?我敢肯定他們只是把它當一個笑話罷了。”托尼·多內臉上帶著毫不隱瞞的不屑。
接著又有一個記者發問:
“多內先生,你認為華夏以后有沒有可能單方面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
“當然有可能,不過等他們實現的時候,我們ITER可能已經提前50年或者100年就實現了,畢竟ITER是集六國之力。如果他們在ITER之前實現可控核聚變,那我覺得ITER可以解散了,不過你認為有這個可能嗎?”托尼·多內依舊在嘲諷華夏的可控核聚變事業。
發布會結束,托尼·多內的這兩段話被報道出來,西方民眾的心徹底放下,然后就是對陸洋無盡地嘲諷,西方人普遍存在著一個觀念:自己不行,別人也不準行。沒辦法高高在上慣了。
國內雖然也有人對陸洋缺乏信心,但是只是在網上發表了擔憂,并沒有貶低陸洋,只有一些公知在嘲諷陸洋,不過經歷過上一次的事,也沒多少人理睬他們。
相信陸洋的也只有那些知道事情真相的人,
發電廠的工作室里,胡景佑看完托尼·多內說的話,立刻就笑了,對著吳杰峰說道:
“ITER要解散了,哈哈哈。”
“怎么回事?”吳杰峰還不知道ITER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你看,托尼·多內說如果我們在ITER之前實現可控核聚變,那么ITER就沒存在的必要了。”胡景佑拿著【未來】上的新聞給他看。
“我只能說他們對于陸洋一無所知。”
“要是沒有陸洋,或許真的會如他所說,就一個耐高溫防輻材料就夠我們折騰了的,就不用說還有一個超導磁體材料C-Y了。”胡景佑感慨地說道。
“耐高溫防輻材料C-L和超導磁體材料C-Y是陸洋合成的,這太恐怖了,這得對分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力有多深的理解啊,反正我是沒辦法搞出來,連理解都困難。”吳杰峰也跟著贊嘆不已。
“聽陸洋說就我們現在搞的裝置單是材料成本就40億美金,真不知道陸洋當時研發的時候花了多少錢,不敢想象。”
“那也只有陸洋舍得了,沒辦法,他太有錢,就一個超導體就能讓陸洋坐在家里大把大把地收錢。”
“陸洋當時沒有選擇進中科院是對的,創立銀創,有了巨量的資金支持,他才能肆無忌憚地搞科研。”
“其實進了中科院也一樣,憑借陸洋的才智,上面會不批經費?真的羨慕啊。”
“也是,不過這跟我們也沒有關系,羨慕也沒用,誰讓我們沒有像陸洋一般的大腦呢,我們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哈哈,說的對,繼續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