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我們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可是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這次的實驗成果最起碼讓我們少走了5年時間,我們預計在2050年之前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如果材料學上有重大突破,那么這個時間將會再次縮短。”
“多內先生,您好,我是紐約時報的記者,之前胡景佑博士在社交平臺上說,ITER一直不和他們共享數據,他們這才退出的,請問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當時ITER成立時是有過協議的,我不需要解釋,但是現在我也可以說說,華夏在可控核聚變方面起步晚,難道他們只是付了一點錢,就想拿走我們之前那么多年的技術資料?況且我們當初的協議是等到他們對ITER有了足夠的貢獻,ITER的核心數據資料自然會對他們開放,很顯然他們沒有做出足夠的貢獻。”
“多內先生,您好,我是路透社的記者,請問您對陸洋不久后的第一次核聚變實驗有什么看法?”
“我沒什么看法,我連他選擇哪種聚變反應方式都不知道,我又不能瞎猜,所以我沒有看法,只能祝他好運。”托尼·多內雖然沒有明說,可是大家從他一臉不在意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根本不看好陸洋。
報告會結束,西方的媒體當然是把ITER吹得天花亂墜,恨不得把ITER說成是人類未來新能源的希望。
ITER成員國的民眾都比較亢奮,
“可控核聚變技術還是要看ITER啊。”
“不知道華夏人作何感想,剛離開ITER,ITER就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會不會后悔呢?”
“我覺得不會,反正他們也拿不到核心數據。”
“就是統一交了點錢,就想讓ITER共享核心數據,這不是癡心妄想嘛,東方人太貪婪了。”
“東方人貪婪?我覺得西方的資本家更貪婪吧?”
“他們不是貪婪,是太天真了。”
“一個一個的好像了不得一樣,沒看到要2050年才能實現嗎?現在討論有個什么用?”
“沒錯,有經濟學的專家說他們可能馬上就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了,伙計們,還是先擔心眼前的事吧。”
“抵制他們的產品就是了。”
“你不用他們生產的東西?你回家看看吧,我敢斷定你家大部分的東西都是華夏制造的,包括你的內褲,兄弟。”
“還真是!!!”
“華夏有陸洋,壓不住的。”
“上帝為什么要把陸洋送到華夏?難道是上帝現在偏愛華夏了嘛?”
“樓上的,華夏人不信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