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老王爺諾蘭這人,要說起來也是一個頗為傳奇的存在,當然這種傳奇和向安凌肅那樣在朝堂或戰場廝殺立傳又有著本質的區別。
諾蘭會出名,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是個情癡,皇族能出情癡,這從底子上來說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可偏偏就是發生了。
諾蘭的出生并不光彩,他母親原是辛者庫的賤婢,往上算算也是貴族,只是后來犯了罪,被除了籍,世代為奴以贖其罪。
再往后就不用說了,不過是皇子佳人的故事,既不新穎也不傳奇,被寵幸的諾蘭母親也沒有母憑子貴一朝脫離苦海。
也許是因為這樣,不幸的姑娘在確定翻身無望后一根白綾垂了房梁,生生吊死在了上頭。
之后不久,當年犯錯的皇子就這么登基成了皇上,而諾蘭理所當然的成了血脈正統的小皇子。
可憐諾蘭那時堪堪滿月,無知無覺的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孩兒,加上不被父皇疼愛,又身處吃人不吐骨頭的深宮,未來會如何幾乎可以想見。
許是上天見憐,不過一月間,皇后失了幼子,傷心欲絕,差點跟著一道去了,還是當時的太后心有憐憫,不忍看著一大一小因為失去至親而各自消散,這才做主將他們湊到了一處。
賤婢的兒子一躍成了中宮主位的養子,無異于魚躍龍門,一時之間引了多少矚目,當時還有不少傳言,說這小王子要是養的好,或者還有能力與皇后長子一爭東宮之位。
畢竟,皇帝還年輕,又是新登基,來日方長,中間的變數不可預測,而且也有足夠的時間等著小皇子長大。
會有這樣的遐想原因有二,其一自然是皇后宅心仁厚,自她嫁給皇帝后時時處處都以家國為己任,王府里頭的孩子不管是嫡出還是庶出,在她眼里都沒有任何分別。
賢德二字,是刻在她身上最大的標簽。
至于那第二個原因,不過就是宮里宮外那些閑人吃飽了撐著的口口相傳罷了,直到如今也沒什么實據。
言書朝著忠義王回了一禮,將那傳說在心里補全。
據說那死去的賤婢其實深受皇帝的寵愛,若非如此,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與之結合,甚至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保下了諾蘭。
只是,不管是何種原因,忠義王爺終究是沒有照著任何一條由旁人預想的軌道長大,反而一點一點的活出了不屬于這深宮重苑的灑脫。
皇后自是母儀天下,對諾蘭也是一如既往的教導,琴棋書畫,騎馬射箭一樣都沒有落下,可這孩子也不知怎么回事兒,打小就對這些東西全不在意,倒是在戲曲上頭頗有天賦。
別的孩子演練騎馬打仗的時候,他卻穿了戲服在梨園嗷嗷開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