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的河東子弟......”馬燧還想用自己經營多年的河東鎮來“要挾”來皇帝,意思是你不讓我當這個招討都統,精銳主力河東軍離了我的統領,怕是會不安生。
可誰想皇帝根本不吃這套,直接對馬燧說,河東子弟素來是我唐的精銳,朕不會虧待他們的,馬卿你帶來兩位西蕃使者這舉措很對,朝廷度支司艱難,也是到了議和罷戰的時候(區頰贊和乞勝坨對皇帝的這番話十分敏感)
另外皇帝還公開說了對黨項的政策:正是因財務艱難,此后對羌胡蕃落要多采取安撫態度,你是沙場宿將,殺伐之氣太重,恐會激起更大的蕃變,故而朕擇李勉掌管行營,同時兼任宣慰使、押諸黨項蕃落使,那些羌胡有什么要求和陳情,只要不過分,漢夷一家,都是朕的子民嘛,能不興干戈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故而招討行營也就是做做樣子,方便李勉門郎他制發文牒而已,各大軍還是屯于本鎮,減省軍資。
皇帝最后總結:所以馬燧你和渾瑊安心主持與西蕃的議和事,李勉就去安撫白于山的黨項,讓他們各歸原本的羈縻州府,放下武器安居樂業,大家各司其職,還天下個太平。
經皇帝一番解釋,馬燧覺得自己地位、職責還是挺重要的,也就稀里糊涂地答應下來。
而這時乞勝坨認為自己使命也已完成,就請求唐家天子說,下使我即刻回贊普那里復命,隨即籌辦兩國神圣的會盟典禮。
“西蕃的會盟使預備為誰?”李適問到。
乞勝坨便說,贊普初步安排為東道大論尚結贊。
“先前興兵者即為尚結贊,以他為會盟使,朕恐你家缺乏誠意。”
“我蕃內沒有比尚結贊地位更加尊崇的人物,以他為會盟使,足見贊普對和平的重視和渴求。”
李適也就答應了下來。
過了一兩日,陜虢觀察使兼散騎常侍李泌,及東都留守賈耽一并入京覲見。
接到消息的皇帝,當時正在禁內清涼殿附近的林苑里射獵,太子和普王雙雙在側,而唐安、義陽、德陽等諸位公主也雕弓銀鞍,在其后陪同。
自昭德皇后薨后,皇帝難得有如此的興致,大概是受到西北戰事勝利的鼓舞。
太子的氣色看起來很不好,在馬鞍上手不能拉弓,不斷劇烈咳嗽著。
而普王則神采飛馳,在馬背上是左右張弓,獵物頗豐,引得宮女、五坊小兒及扈從的禁軍衛士喝彩聲連連。
林蔭下,騎在駿馬上的皇帝看著這幕,忽然對唐安說了句,“太子的身體太差,朕害怕他等不到繼承大統的那日。”
此言一出,唐安心中充滿懼怕,雖然諸公主當中她和父親的關系最親密,可父親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擔心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