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政策就此失敗,圍攻沙州的馬重英部,軍糧供給很快發生困難。
望著依舊不屈,但卻城壁殘缺且軍卒傷亡過半的敦煌城,馬重英起了殺心:“隨即全力攻城,撥取敦煌后,全軍大縱三日。”
除去被敦煌唐家軍民英勇抵抗激怒這個因素外,軍糧不濟,也是馬重英決意發起總攻的重要原因。
恰恰此刻,牟迪、娘.定埃增和大乘和尚摩訶衍那經過長途跋涉,來到營地當中。
馬重英大驚,不敢怠慢,前來迎接牟迪王子。
“沙州敦煌城內佛寺珈藍眾多,且有無數無價的經卷,不忍心見它們毀于戰火當中,特來央求大論,爭取讓敦煌自行開城投降,保全其百姓、軍卒的性命。”牟迪立在營帳里,對馬重英合掌說明來意。
馬重英內心極為不樂意,“我攻敦煌,旦夕可下。士卒苦戰多日,死傷也重,如不劫掠此城,恐軍心會發生動蕩。”
袁同直這時上前,對牟迪建言數句。
牟迪便說:“敦煌城處流沙、河西間,先前商旅往來繁忙,是座富足的大城,如大論您能不殺生、不劫掠、不縱火,可以和城中人戶約定,每戶出四匹為‘乞活帛’、五斗粟麥及定量的鹽、胡麻油、酒為‘全生糧’,每座佛寺則出銀五十兩,作為保全門戶的贖金,用來贍大論的軍隊,何如?”
這話說的馬重英猶豫不決。
此刻最被馬重英尊重的大乘和尚摩訶衍那,也勸說馬重英:“如能讓敦煌城免于兵火,那絕對大歡喜事,也絕對是大論你的善業!”
不久,敦煌殘毀的敵臺里,一些城垣后的守兵,還打著“豆盧軍”的戰旗(沙州敦煌在盛唐駐屯的軍隊軍號為豆盧),拄著弓弩或者陌刀,緩緩站起來。
城下,一列西蕃騎兵舉著白旗徐徐而來,用漢話喊到不要放箭,有話要對你們太守說。
閻朝身披鎧甲,很快站在臺上。
西蕃騎兵們便宣告了“城若降,我等不殺不掠,但需要人戶、佛寺繳乞活的錢帛米糧”這一系列條件云云。
“我怎么知道,把城門打開降服,你等會遵守諾言?”閻朝滿心的不相信。
對方便說,這是北道大論馬重英接受鄯州大德高僧勸誡所致,你等不用擔心。
閻朝便說:我也在敦煌城內大寺中邀請一高僧,出城來和你們商議條件,談妥后自然可開城。
而后,閻朝便去尋找談判的僧人,但暗地里卻傳令全城百姓、軍卒,抓緊時間拆毀自家屋舍,修復被損毀的城墻、望樓,并說城東的鹽池也被西蕃侵占,便用軍府里的布帛銅錢高價統購城中富戶、寺廟儲藏的鹽,均分給所有人,以作長久堅守之計。
所以閻朝實則是鐵定決心,絕不降服的!
“貧僧法界,本龜茲蓮花寺僧人,先前駐錫于敦煌寺中,來代表閻開府,與西蕃的將軍、高僧商談開城事宜。”馬重英營前,一名敦煌城里出來的僧侶,對馬重英、牟迪、摩訶衍那自我介紹說。
“法界......莫非是玄宗朝入犍陀羅的車奉朝?”旁邊的行者袁同直暗暗吃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