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賈們說到做到,很快他們就聚集在興元府衙署,這里劉德室和韋平聽說淇侯在前線快斷糧了,那還得了!趕緊帶著軍校們,去天漢樓的軍資庫、典質庫、延資庫等,共七十七間的倉廩,又到赤崖關巡院轉運庫,隨后還調閱簿集,核計完了,最終得出個數據:
興元府這數年,先是營田和回商回易,然后搞棉織、販奴、榷茶、榷酒、放貸(用護國寺為媒介),軍庫里儲積加上可調動的錢帛有二百四十四萬貫!赤崖關及山河堰、黃泥河、月河谷數處糧倉,留存的“備水旱”的糧食,除去高岳先前帶走的部分外,也還有四十多萬石!
這數目,最初連劉德室都不太敢相信。
他拿著疊疊賬簿,和韋平兩人對望的眼神里,臺詞分明是“淇侯現在可能比皇帝還要闊氣,低調,要低調”。
“原本還想派船去山南東道和荊南買糧的,現在看來并無必要。”
很快,韋平就和雇了三千人戶壯丁,外加五百射士衛護,用車輛把十萬石的糧食先送往利州三泉。
那里,韋皋調派來的大批船只沿嘉陵水而來,韋連帥對高岳如今的處境表示極度的關注,“如劉玄佐的宣武軍對逸崧敢有任何為難處,我當率一萬奉義軍牙兵,為逸崧后援,我最怕竇參和劉玄佐不講道理,誣害忠良,他倆要不講道理,我就與逸崧一起和他倆講道理,講到他們講道理為止。”
當三泉院處,糧食紛紛裝載在西川船只,往鳳州運,而后再過驛馬關入慶州、延州時,西北營田副使王紹也在積極運作,先把鳳翔的輕貨如錢帛拿出來,從羌屯、馬坊里調集大批牲畜,再同樣將十萬石留存的糧食,統統往慶州方向運。
而兩位神策軍節度使,劉海賓和邢君牙,對過境的運糧隊伍默然,不聞不問。
然后慶州的論惟明,也是相同的態度。
如是,高岳先是派遣營中的一群精細軍校,讓蔡逢元帶著,裝扮成普通的河東商賈,然后到南面的清澗城,以此地為據點,大肆收買保大、靜塞、奉化、奉誠軍從竇參那里要來的糧食——太原府連日吟詩高歌的竇參渾然不覺,這一旬內起碼有近兩萬石的粟米稻麥,“走私”進入了定武軍的營中。
另外還有二十萬石,正在興元和鳳翔趕往這里的路上。
其實這批糧食,高岳已經預算留給統萬城的戰場了,而不是撫寧。
“竇參這樣從大理寺、御史臺一路走出來的官僚,怎么會知道邊鎮軍隊的黑手段?”高岳哂笑不已。
此外,吳獻甫還主動派密使來告訴高岳,劉玄佐和宣武軍已快到吐延川了。
“來得正好。”高岳自信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