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營地,韋皋麾下大將張芬,領一路三千人的奉誠軍子弟,擊破西蕃設在茂州和松州間的雞棲、老翁兩處堡寨,同樣至松州地界,在一片歡呼聲里和高岳主力會師。
“你們是說,從松州可以有兩條路線,前往隴右?”當數名武都羌的酋長跪在高岳前指示地理時,高岳如此發問說。
酋長們點點頭,接著他們指著東線,說按照汲公進軍來的路走就行,目的地就是到宕州的懷道,而后再至岷州、渭州。
“這條路好走嗎?”高岳詢問說。
酋長們搖搖頭,說此處山水絕美,可通道崎嶇蜿蜒,先前多是販茶的商隊由此而過。
“那西線呢?”
西線便是從松州西北處的章臘城,過黃勝關,便能至疊州的合川地區,之間除去要翻越道羊博嶺外,都是高原平坦地區,并無山溝險阻,“萬騎也可從容馳騁”,到了合川再往西北行一百八十里地,便是洮州和洮水。
合川?
保義軍沿白龍江前行的目的地不正是此地嗎?
這時抉擇同樣擺在高岳的面前——現在的戰略態勢,他無外乎兩條選擇,一個是南下配合韋皋攻維州無憂城,一個是從松州北上,走所謂的合川西線路,威逼到洮水地帶,再取洮州、疊州、宕州、岷州、渭州地區,乃至進取蘭州與河州,逼迫尚綺心兒自鄯州來和他交戰,這樣便可光復隴右大半的州郡。
“贊普的預備軍力,到底會去維州呢?還是會去鄯州呢?”高岳望著地圖,同樣在焦灼取舍。
最終高岳來回踱了很長時間,才下定決心說:“我唐此次作戰,不過三路大軍,戰爭的要訣便是分進合擊,無論如何,每次作戰都得兩路會集起來,對當面之敵形成優勢,我居于中路,左右應援更是如此。傳本道的命令,讓劉海賓和雄祁軍于祁山筑塞,先穩住成、秦、武一線,此外派遣支偏師至松州章臘城和黃勝關,監視羊博嶺的動向,隨時和野詩良弼、司波大野這路保義軍羌騎聯絡上,如他們順利攻占合川,便配合他們保住彼處。本道則和定武、義寧軍主力,南下過翼州,去和韋城武戰無憂城。”
迅速下定決心后,高岳便讓全軍騎兵和鎮遠軍在前,步卒攜車輛、大炮和營帳輜重在后,行軍四日后進入到翼州地界,又過四日,至維州無憂城東十里外的定廉山下營,和對面韋皋大軍遙相呼應。
這時高岳的軍伍給養,已經很難由白龍江供應,而只能讓韋皋的奉誠軍來分給。
這時包圍無憂城的唐軍已有七萬人,全都由西川運糧來供應,不管是高岳還是韋皋都覺得壓力巨大,因為此處并無水路可通漕運,只能靠人力畜力,從西山各處的山路、繩橋絡繹來送,十石糧食要在路上消耗足足七石。
會面后,韋皋和高岳都不動聲色,先在無憂城旁側的定廉山、小封山上各開始構筑一座壁壘,以供攻守之用,然后就將攜帶來的蜀錦、興元棉布大肆賄賂當地的羌胡,并且明確對他們說,只要你們能幫天兵取得無憂城,立地賜錢百萬貫,決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