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現階段建立覆蓋整個嶺南的郡縣流官制,絕不現實,無異于揠苗助長,故而用土司制度,也是均衡的權益之策。
果然在這群欽州舊官吏和舊軍卒的幫忙下,次日大墓山四面數縣都是鼓聲不斷,許許多多當地的豪酋都趕來了,甚至乎有些還是從廉州、雷州乃至更遠處而來的。
接下來高岳不用炮了,而是親自手持撰寫好的碑文,當著當地豪酋的面,鄭重拜謁了大墓山寧猛力、寧長真的墓,并讓軍卒砍伐墓地四周的雜木荒草,還重新墾辟出墓四邊的“祭田”,以表示對欽州寧氏兩代梟雄的敬佩。
隨后高岳又滿是卑謙,挨個和俚僚的豪酋們敘說真情:
“寧猛力理欽州,未嘗和鄰州交兵,其后順理臣服,絕無犯上作亂之舉。”
“寧長真,更是領欽州排镩手(排即盾牌,而镩即一種帶倒鉤的長矛),為國家戎馬一生(雖是前朝)。”高岳說到這里,還能憑借著極好的記憶力,背誦出寧長真征討林邑時的表現來:“困獸猶斗,鋪舟新庸之江,出寇絕緣之海。賊臚千乘,公舟二十,旭旦幟交,深霄未止。公策運在標,擁以樓船五鷁,編師檄隊,得潰彼豺狼。”
當見到從廉州來的姓寧的后,高岳更是熱情,“你們全是大廉洞的寧氏吧?當年寧猛力的親弟寧暄,帶著家人東遷去那里,是篳路藍縷,足足開辟出一個嶄新的縣來,了不起,了不起。”
于是欽州和廉州的寧氏人,當即各個都目高岳為神。
其他一起來的,什么韋氏,高岳就說你們是韓信的后代啊,當初為了避罪,才去了“韓”的半邊改姓韋的。
至于什么姓李的,姓王的,姓歐陽的,高岳都一一說出他們和中原世家同姓的關系來(反正是鬼扯),眾人無不心悅誠服,喜笑顏開,在大墓山圍住衛國公高岳,氣氛非常熱烈。
“馬上諸位隨我,去拜謁另外位寧氏族人的墓。”高岳忽然提出這個要求。
很快大伙兒排成長隊,來到山的背面,高岳持香火,很敬仰地對著一處寥落的墓地說:“寧大夫,晚生高岳來拜您了......”
墓碑上刻著的字,還能辨清,“唐諫議大夫監修國史寧君原悌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