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幕府判官劉辟便指令仆役,搬上來只色彩極其艷麗的大鳥來,眾人無不驚呼,都說這絕對不是孔雀,是鳳凰,就是鳳凰!
“是驃國進獻來的,也說不準便是古代的鳳凰,天下大亂時鳳凰遠翔于外,現在天下泰平在即,這鳳凰是靈獸,也就飛回來了。”韋皋很是自得地解釋說。
“此等祥瑞,當獻于京師圣天子闕下。”
在一致的呼聲中,韋皋也不好意思把鳳凰給留下,就讓劉辟押送,把鳳凰送到長安去。
幾乎同時,嶺南廣州府的杜佑,宣稱西邊的大食胡商乘船來,獻上了麒麟......
夏末,皇帝滿臉寫著平和,在大明宮的林苑里,看著池中的比目魚,又看著籠子里的鳳凰,還有伸著極長脖子悠閑吃草的麒麟們,時不時就有幾枚麒麟糞落下,中官和小兒們便去撿取。
皇帝的身后,全是來看這三只祥禽瑞獸的公主、郡主、皇子皇孫們,和落落寡歡的皇帝相比,他們開心極了。
接下來延英殿內,幾位宰相向皇帝提出“封禪華岳”的議題。
其實宰相們也對搞什么祥瑞、封禪不感冒,然而他們心中也都明白,韋皋、杜佑、高岳三大方鎮,忽然把比目魚、鳳凰和麒麟都湊齊,送到長安來,背后那種強烈的政治符號投射,任誰都不會熟視無睹。
不過最出人意料的還是皇帝本人。
之前,皇帝對封禪華山、泰山還是興致勃勃,可現在卻是冷淡無比,甚至可以說是抗拒。
皇帝非常謙虛,說朕何德何能,哪里能夠和秦皇漢武并肩,就算是本朝的玄宗皇帝的功業也比不上,所以絕不需要這些封禪。
陸贄這時便說:“封禪本身目的,就是企求天下泰平。如今關中、劍南等地已安逸下來,故而朝野有封禪華岳的呼吁。至于封禪泰山,恰好是壓制淄青和魏博的借口所在,也該是未來國家的政策立足處。”
“朕剛剛繼位時也有這樣的想法,然則往日長武師變、奉天播遷,足以讓朕知道事難為,現在天下小康已是來之不易,何必還非要追求宇內混同呢?”皇帝也忽然成了愛好和平派。
由是,宰相和皇帝間的問對,并沒有達成什么有效的協議。
但回到浴室殿的皇帝,卻面容慘淡,身邊的宋氏三姊妹都很擔憂,便詢問陛下為何憂顏如此。
皇帝閉口不言,只是要召少陽院的太子李誦來,說有要事商量。
等到李誦戰戰兢兢來到浴室殿后,只見父親坐在帷幕的床榻上,見到了他,居然流淚不止。
嚇得李誦也哭起來,跪在父親的面前。
“長安城最近的那篇要在天下復行封建的文章,想必你也看了吧?”皇帝問到。
李誦點頭。
接著皇帝仰面長嘆:“你在少陽院里,怕是還不曉得,這文章絕不是什么文士游戲作品,他們終于,終于要對我父子下手了。”
這話說得李誦背脊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