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別人的鄙視隱藏再深,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在這樣朝代有個詞叫父母之命,馮清父母讓她喜歡欒英,她卻表面裝著同意,背后和貴生定下私情,可見她和馮氏才是親姑侄,可見她不喜歡二姑母祁氏。
否則還能是什么原因呢
欒英比貴生讀書好、生得好、養在公主膝前有人照顧上也好,又活潑伶俐調皮聰明,有高湘高青唐寶兒等許多要好姐妹。馮清不喜歡的只能是自己。這是燕燕的看法。
她是后進門的妻,她自己難道不知道。
燕燕慶幸自己對婆家從沒有放松謹慎,對清河侯府也是如此,不會見到孩子就覺得她好拉攏,不會認為是個家下人等就好收買,她過自己的日子,兩耳不聞不屬于自己的事情,和馮清關系一般。
接下來更遠著她一些也好,免得和這個總是喜歡鬼鬼祟祟的姑娘纏不清。
真心為情意不管不顧,她不應該在正廳里,當著許多親戚的面揚言不接回貴生,就跪著不起來嗎
當初和貴生私定終身,手扯手兒在長街觀燈的勇氣哪里去了
在小客廳里沒有其它人的地方攔住自己,那么貴生還是不回來,是自己不愿意接貴生,愿意讓他在混戰之地長呆著,還是她馮清誠意不夠
燕燕要不是正廳上親戚都要和她說話,冷笑可以出來。
混戰之地有這么不好嗎
自家的堂兄入贅在那里,秀姐家遠伯父為官在那里,元家祖父又打發去長房長孫,只有你馮清眼里的貴生是嬌嫩的,值得你一雙膝蓋跪上片刻,他就回來繼續和你鬼鬼祟祟
清河侯府認下女兒,燕燕知道直到今天清河侯也沒有真正同意貴生和馮清親事,他說的是若中秋闈可以許親。
在京里沒中童生試的貴生去西北為什么,你馮清難道心中沒數
還不是為你才去西北,還要勞動自家的舅爺想法送入秋闈,這個自以為別人都笨獨她精明的姑娘,扮的又是哪一出
馮清對燕燕是不是真的有鄙視,或者還是不懂事體,又或者鄙視或少或淡,燕燕不打算確認,但她對馮清這侄女兒的鄙視真的出來。
這欒家上有祖父輩在,幾時輪到第二個進門的媳婦指揮長孫往哪里去,又從哪里回來
燕燕暗想,這姑娘還是趕緊許給貴生吧,否則給英哥做妾的話,自己決不會同意。
這樣想著想著有幾分氣上來,店鋪最初本金出自南陽侯府,雖是云展強迫著給的,但以當時祁家的家境,聘禮八千一萬的也算豐厚,南陽侯府在這上面沒有貓膩,后來又在欒英面前是稱職祖父母,欒英的榮耀南陽侯府可以享受。
清河侯親自往祁家定親事,一早就表明他的態度,以后在燕燕對他的了解里,這也是個本想紈绔到底,卻必須背負門楣的負重人,他的為人陰沉也罷陰險也罷,對他自己的女兒馮氏倒用上一回,在燕燕這里從沒有過。
祁家也有不趁心的親戚,燕燕不介意欒英和清河侯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