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感情的事,抑郁了一天,所以沒更新)
安防等級為最高級別,存放各種各樣生物病毒和細菌的生物實驗室內。
一名身穿笨拙,里里外外做了好幾層防護的生物研究人員小心翼翼的從一個培養箱內取出了一坨黏液霉菌放進培養皿內。
張紅麗將培養箱再次關上,并且確認安全系統十秒鐘內沒有報警后,張紅麗才帶著裝有黏液霉菌的培養皿邁著笨拙的腳步穿過五道安全門。
將表面清理干凈的培養皿交給智能機器人后,張紅麗才緩緩松了一口氣。
太累了,每次進入實驗室都是都是一次折磨。
看著智能機器人將培養皿放入體內離開后,張紅麗才在智能機械手臂的幫助下脫下層層防護服。
幾分鐘后,另一邊,拿到裝有黏液霉菌培養皿的李舟將黏液霉菌培養皿放到了實驗室工作平臺上。
在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培養皿上黏液霉菌的放大圖被唯希投放到了透明的全息投影上。
看著全息投影上如同西蘭花一樣的黏液霉菌菌落,李舟不自覺的摸了摸下巴。
以前雖然聽說過黏液霉菌的相關信息,黏液霉菌雖然是單細胞生物,但是卻十分神奇。
身為單細胞生物的黏液霉菌,不會思考,但是卻擁有人類所沒有的本能。
正因為黏液霉菌的本能,黏液霉菌成為很多領域的研究對象,甚至天文學家也開始利用黏液霉菌的數字化版本,探索宇宙網。
黏液霉菌擁有非常復雜的結構,并且帶有特殊的物質鏈細絲,在星系中,人們也可以發現這類細絲。
整體來看,黏液霉菌非常接近人類預測的宇宙網,這種結構非常難以觀測,因為人類實在過于渺小。
另外,早在藍星時,黏液霉菌也被人類科學家認定為最強的空間規劃大師。
也正因為黏液霉菌的種種特殊性,當初從藍星離開時,就特意帶著黏液霉菌一起上了飛船。
只是經過這么多年的演變,以前在太空環境中的影響,也不知道和當初在藍星上帶走的初代黏液霉菌有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李舟看著被科學家神化的黏液霉菌,嘖嘖稱奇。
說起來,這還是他頭一次見到黏液霉菌的真實面目,以前從來就沒想過會有一天會和黏液霉菌打交道,也更沒想到,黏液霉菌會成為黑科技生物副腦的關鍵。
黏液霉菌還能成為能輔助人類學習、研究、存儲各種資料的生物副腦。
(應該可以存放很多電影……)
李舟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生物副腦成型的那一刻了。
“唯希!往培養皿內注射濃度為0.09%的生理鹽水,將黏液霉菌菌落沖散、稀釋。”
“唯希明白。”
說完,唯希便親自上陣為裝有黏液霉菌的培養皿注射濃度為0.09%的生理鹽水。
那穩如泰山,一點都不抖的小手將100ml的生理鹽水注射到培養皿內后,培養皿內的黏液霉菌全都漂浮在了生理鹽水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