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可見,在生理鹽水的表面漂浮著一層薄薄的淡黃色薄膜,而那淡黃色的薄膜表示一個個的黏液霉菌。
在實驗室工作平臺的另外一邊,唯希正在同時按照生物副腦相關資料上的記載,調配專門的藥水。
按照比例,加入各種原料,攪拌均勻、萃取。
隨后從萃取液中取出試管底部三分之一處只有10毫升左右的深綠色液體。
李舟屏住呼吸,生怕出聲打擾到了唯希,導致實驗失敗。
唯希小心翼翼的將這些綠色液體一滴一滴緩緩均勻滴入已經用生理鹽水稀釋過黏液霉菌的培養皿內。
綠色的液體滴入培養皿就如同黑色的墨水滴到了清水內一般迅速擴散,很快,整個培養皿內的液體都變成了淡淡的綠色。
進行到這一步,黏液霉菌轉變成生物副腦單母細胞的基礎已經有了,接下來,便是誘導培養皿內的黏液霉菌突變成資料記載中的生物副腦單母細胞。
而誘變這一過程,就要用到了一個大家伙。
那就是可以發射出ξ和λ射線的大型放射設備。
還好,這些都是小問題,毫不夸張的說,李舟的私人實驗室配備了幾乎所有可能用到的實驗器材。不止是他李舟,只要是頂級科學家,他們的實驗室內也都和李舟一樣,各種實驗器材都十分完備。
無他,只因為現在制造這些實驗設備簡直不要太簡單,成本也十分低廉。
看到唯希將培養皿放入可以發射出ξ和λ射線的放射儀器內后,李舟按下了ξ射線發射開關。
在李舟按下開關的瞬間,一道淡藍色直徑100毫米的光源照射到了裝有黏液霉菌的培養皿上,而這道直徑100毫米的淡藍色ξ射線光剛剛將整個培養皿照了進去。
接下來,便是漫長的時間等待了。
按照資料上的描述,不出意外的話,在ξ射線兩個小時的照射下,會有10%的黏液霉菌被定向誘變成生物副腦的單母細胞。
這其中,最讓李舟不能明白的就是,資料中的定向誘變是怎么做到了,僅僅憑借那所謂的lb-zk06號培養液嗎?
怕不見得。
黏液霉菌,一般內部結構復雜的如同神經網絡
早就幾百年前,人類就掌握了誘變基因的方式和方法,但所有誘變基因的方式和方法都是讓基因進行不定向的誘變,至于誘變后的基因表達結果是好是壞,完全不可確定。
而且,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發生的誘變都是對人類不利的。
就比如,曾經讓所有人類聞風喪膽,談之色變的絕癥——癌!
癌的出現,正是因為人體內的部分細胞發生了突變,變成了可以無限自我復制的壞細胞。
實驗室內,李舟時不時地抬手看一下智能手環上的時間,果然啊,越是內心焦急,想要知道實驗結果,時間就過的越慢。
一秒不多一秒不少,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一到,儀器發射出來的淡藍色ξ瞬間斷開。
在李舟焦急的目光下,唯希將培養皿從設備內取了出來,隨后再次放到實驗室工作平臺上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